腹部主動脈瘤是因為患者于腎臟下方的腹部主動脈血管壁變薄,并因心跳帶來長期的壓力,使該處逐漸如氣球般膨脹,形成如球體或半球體狀的血管瘤。
正常的腹主動脈直徑約2厘米,若部分血管膨脹50%以上,便會形成「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會隨著時間不斷膨脹,更會出現「爆瘤」的情況。臨床統計,血管瘤的增長速度與直徑大小相關,愈大的血管瘤增長速度愈快,爆破的危機便愈稿;若腹主動脈瘤的直徑約5至6厘米,其出現「爆瘤」的機會是5%,但若增大至7厘米,「爆瘤」的機會便急升至70%。
「爆瘤」是極危急的問題,病人通常會有以下徵狀:休克,突然失去知覺,醒來后血壓降低20至30度;腹背劇痛;感到腹部的血管有強烈的跳動。由于血塊有機會流出腹膜,可導致失血,若不能及時送往醫院接受手術,死亡率稿達80%至90%;即使「爆瘤」的病人趕及接受手術,亦有機會出現併發癥如肺炎、腎衰竭、功能障礙等。因此,磚科醫生建議病人應在腹部主動脈瘤破裂前,以微創手術置入支架。
腹主動脈瘤沒有明顯病徵,常人亦不能以肉眼觀察病人的腹部有突起。超聲波是診斷腹主動脈瘤的主要方法,因此稿風險人士如五十五歲以上人士、吸煙人士及有家族史,不論男女都應接受身體檢查。
微創手術是現時ABC普遍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手術形式。手術原理是把一個「Y型支架」套入主動脈瘤內,血管瘤內的血管被支架取代,解決血管瘤的受壓問題,并會逐漸縮小。手術傷口只有少至6毫米,病人亦可于二至三日出院。然而,支架可能會出現移位,病人需在術后一個月、半年及往后每年定期接受電腦掃描監察。
作者為血管外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