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到「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夏季養生習俗,其實生姜一年四季皆可食用,有「四大作用」,本期續講。
生姜,又名地辛、百辣云,著名的品種有山東萊蕪的生姜,浙江嘉興的紅瓜姜,安徽銅陵的白姜,云南玉溪的黃姜,以及廣東的大肉姜、密輪細肉姜等。生姜的吃法多種多樣,如姜湯、姜粥,炒菜熱油時放點姜絲,燉肉煎魚均可加姜片等等。根據史籍記載,中國人利用生姜養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論語﹒鄉黨》載:「(孔子)不撤姜食。」即孔子一年四季的飲食都不會把姜撤走。宋代的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解釋稱:「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據傳,南北朝時期,宋明帝劉彧(439年至472年),喉中長瘡,疼痛不已,被名醫徐文伯診斷為中了一種草藥名「生半夏」之毒,他讓宋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不久宋明帝就恢復健康。
生姜「四大作用」
中國民諺有:「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掃光」,中醫也認為,「生姜治百病」,可見生姜是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筆者根據多年經驗,將其主要作用總結如下:
一、嘔家圣藥:根據中醫古籍《肘后備急方》載,生姜煎水內服,可醫治霍亂引起的腹脹,稱其為「嘔家圣藥」,而現代則可常用其作為防治暈車、船、飛機等妙藥,嚼一小片新鮮的生姜,或飲一小杯姜汁,即有很好的抗暈作用。
二、緩解胃痛: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增強腸胃蠕動,姜油酮(Vanillylacetone)可使腸道鬆弛,故常食生姜可增強食欲、健脾醒胃。此外,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所引發的疼痛、嘔吐、泛酸、饑餓感等,用50克生姜煎水飲用,可迅速緩解癥狀。大文豪魯迅常用生姜治胃痛,他在1912年11月10日的日記中寫道:「飲姜汁治胃痛,竟小愈。」同月23日的日記寫道:「下午腹痛,造姜汁飲服之。」
三、祛除老年斑:生姜含有的姜辣素(Gingerol)、姜烯酮Shogaol)等揮發性物質,能刺激心臟和血管,興奮中樞神經,加速血液循環,溫熱全身,抑制人體內產生的脂褐質色素(lipofuscin,即老年素,隨年齡增長而增多),減緩老年斑。此外,老年斑是由于人體內氧自由基過度活躍所致,而姜辣素可抑制氧自由基,故常吃生姜有助消除老年斑。生姜中的辛辣成分被人體吸收后,可抑制過氧化脂蛋白的產生,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故生姜具有直接的抗衰老作用。
四、防治膽結石:生姜中的姜酚,可抑制人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很好的利膽作用。由于人體前列腺素的分泌過多時,會引起膽汁中黏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黏蛋白與膽汁中的鈣離子和非結合型膽紅素結合,會形成膽結石支架和晶體,進而形成膽結石。故膽囊炎、膽石癥患者或健康人,常吃生姜,有助防治膽結石。
選姜「五大技巧」
生姜雖是藥食兩用的佳品,但也要選對姜,以下是筆者總結的選姜經驗,以供讀者參考。一聞:即聞生姜表面有無異味,有則不宜食用;二嘗:用摳一小塊嘗一下,姜味不濃或味道不純正也不要買;三色:正常的姜較乾,顏色發黃,而外表像打了蠟一樣光滑水嫩,顏色呈淺黃色的則是用硫磺熏過的「毒生姜」不要買;四捏:用手捏一下,肉質堅挺、不酥軟、姜芽鮮嫩的,即是好姜;五曬:將買到的姜,在太陽底下曬1至2個小時,可祛除姜上的霉菌。
作者磚研宮廷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