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一位女士小產后因「補」得不適當而「因補得病」,究其原因是由于她「補」得太急,「補」得太「名貴」所致。她第二次懷孕,在兩年前以自然分娩方式誕下首胎的兒子,過程順利,產后的坐月食療及產后補身計劃,也是筆者替她設計及安排的,其體質在上次產后的確改善了很多,這兩年來她健康得很。她想在兒子兩歲時再次懷孕,結果也如她所愿,「一擊即中」,孕后也沒有很多不適。
不幸的是當成胎十周時,她因家事動怒,有數天情緒頗為激動,在孕未足十一周的一天晚上突然下腹隱痛,繼而下體出血,量也較多,到達醫院檢查時,已證實胎兒已被排出體外,不幸中之小幸是,胚胎組織已自然排出,不用施行清宮手術將殘余組織清理,西醫著病人多休息及注意陰道血性分泌的量有否異常即可。
失去胎兒患者自然更不開心,責怪自己體質不佳致胎兒不保,因此想起上次分娩后坐月食療餐單,于是自行按產后食療「補身」;另外朋友也告訴她小產要比正常分娩更要「補」,因小產是母體體質差所致。
她首周餐單是每天喝以老姜一両加老母雞一只燉成的雞汁,每天吃一碗姜蛋炒飯,平日不喝開水只喝炒米紅棗桂圓北茋黨蔘茶,其他食材也以辛溫為主;因是小產,不用餔乳,蔬菜方面也多吃以壯陽為主的蔬菜,餸也以煎、炒等方式烹調為主的滋補類食材為主,如黃鱔、老雞、杞子、紅棗、牛、羊等,希望壯腎益精,溫補氣血。
第二周后她更仿照滿月后的湯譜去「天天補身」,十天之內她服了兩次稿麗蔘鹿茸燉烏雞,三次冬蟲夏草當歸燉瘦肉,三次巴戟杜仲金狗脊燉鹿尾巴紅棗牛腱,兩次糯米酒老姜煮老雞;另外也吃乾姜煎雞塊,姜醋撈飯,生果只吃她喜愛又有補身價值的榴槤,以及補血的櫻桃(車厘子,還有就是「不寒涼」又當造的荔枝及龍眼;如此這般十數天下來,患者便出現煩躁、睡不寧、便秘、牙肉腫痛、頸背部長紅疹及面上多了她平時不見的暗瘡,這些問題也愈來愈嚴重,她不得不來就診。
?
隆冬盛夏補法不同
患者見面頭一句就是問為什么上次坐月依照這些食療餐單補身,什么問題也沒有,反而愈補愈精神,體質也改善,何解這次補后反而諸多不適?筆者為她診脈后,分析她問題是,「補錯了」受不了以上的「稿頻,稿濃度,辛燥溫熱的補品」,因而致病。現正值盛夏,暑熱當道,長夏的伏天也到,溽暑難耐,她上次坐月時是隆冬時節,單是天時也不對;她上次是懷胎十月分娩后坐月,與小產后補身方法及補身內容自然要有所不同,不能照搬。
她這次補得太急了,上次坐月時因為要餵母乳,她不會短時間內服用太多「熱氣」的食療,怕自己的奶水太「熱氣」而影響BB,所以循序漸進,間歇地增加「補的力度」,好似人蔘鹿茸等食材,她也是在BB滿月后隔周服用一次,不像這次在短短十天內便吃了兩趟。而她這次小產的成因跟肝郁氣滯、肝氣不舒、暴怒有關,小產后心情跟誕下麟兒不可同日而語,不開心加上怒氣未除,肝火、心火也會偏盛,故此她這時的體質根本不適合以溫補、壯陽等方法去「補身」。照樣以坐月時的食譜、食材去急速「進補」,不「補」出病來才怪。
筆者以疏肝理氣的治則,輔以清心除煩,瀉火卻熱的藥方去治療,禁止再進食溫、燥、辛、熱食材及藥材,勸她多喝消暑清熱健脾化濕湯水食療,待長夏伏天過去后,天時不再酷熱時才可稍為服用滋補食材。經一周治療,她內熱蘊盛,肝郁氣滯等情況明顯改善。這是在當下暑熱天時不當「進補」而傷身的典型病例之一。
另外一例因「補」得不是時候,「補」得太厲害,而出問題的個案,下期再跟各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