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過上一期磚欄后,都知道酷暑與隆冬的「進補」方法及內容是大不同的,但「補」得太偏頗、病時進補也會出問題,則未必人人知道。一個筆者認識已久病人,月初帶嫂嫂來治病,嫂嫂因為打算在年底懷孕,于是從年初開始便跟著網上流傳的「生仔偏方」去進補。她夫家已有數個女孫,源自家翁家姑的壓力很大,長輩極想她「一索得男」,因而鼓勵她依照坊間流行的「酸鹼體質飲食」來幫助懷男胎。
有說「鹼性體質」者易懷男胎,而絕大數肉類是酸食物,為了令體質常處于「鹼性」狀態,她減少吃肉,而很多資料顯示,香蕉、椰子、檸檬、橘類等生果對改變體質的「酸鹼度」非常有幫助,故此,她就只挑這幾種水果來吃。本來減少吃肉,吃水果是健康飲食態度,不過凡事不可偏頗,先看看她每日的「生男補身」餐單。
香蕉既然是有益又鹼性的生果,于是她每天以香蕉兩只來作早餐,豆類也是鹼性食材,所以用豆漿來代替「令體質變酸性」的牛奶配粟米片;午餐也多以蔬菜、豆類為主;每天以兩個檸檬榨汁沖水飲,也喝椰青水及嫩椰肉作餐后生果或下午茶;晚餐后吃橙或柑,吃以改善「酸性」體質為目的的「補身」湯水。湯水以老椰子肉紅海藻炒黑豆蠔肉湯、長白山野生人參核桃燉水魚、蒜頭紅腰豆茴香花椒八角煮風鱔湯,以及蜆蛤青口五色豆煲木瓜海帶紫菜湯等為主;即使在感冒或腸胃不適時,也堅持不放棄「鹼性」飲食補身。單從以上的食材去看,這些都是健康素材,若長期偏重以上的飲食,時日一久身體必會出問題。
食療與體質不配
她的主訴是近月皮膚出紅疹,極為痕癢、抓之易出水及愈抓愈癢,近月甚至一吹風扇后就出風赧;另外白帶量增多,帶下色青質稀,嚴重時會覺得陰道有水流出一樣;下腰痠軟易攰,特別在行經期間,情況尤其明顯;近來很易咽喉痕癢及有白痰,但又不是感冒;胃氣增多,雖然每天排便但仍自覺腹脹不適。脈沉滑、略數,舌胖苔微黃厚膩,便溏尿黃不暢,胃納時好時差,口乾,睡眠尚可,但早上必須「咯」痰數口才覺咽喉清爽,人也易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愈來愈不耐受冷氣但又很怕熱,一熱皮膚就發癢。
從中醫的角度去看,患者的主要問題是食療與體質不配,近大半年來的飲食也很偏頗,不懂在患病時「收手」而「出事」的。筆者細問患者在未開始「鹼性」飲食補身之前,喜歡以上食物嗎?常服嗎?患者的答案是她基本上不太喜歡吃甲殼類海鮮的,也很少吃堅果類食材,筆者懷疑她對海鮮不耐受,是先天稟賦之問題,換句話說即是有過敏反應,對堅果、豆類也有可能一樣,于是替患者抽血作食物敏感測試,結果顯示她對很多貝類海鮮有延遲食物敏感反應,對黃豆有很強的即時食物敏感反應;估計她的皮膚搔癢、風赧等問題跟食物過敏關係極大。
此外,她天天吃的香蕉,以中醫學角度去分析,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洩瀉者不宜,體質偏于虛寒者ABC不要多吃。椰青水也是較寒涼的食物,準備懷孕但又體質寒者更不宜多喝。脾胃弱者易生濕滯,對豆類的消化能力也較弱,吃得太燥熱及豆類也會增加脾胃的負擔,令便溏情況加重,繼而出現腹脹納呆等脾虛胃弱等諸般不適,雖然也有服用人參、花椒、八角等溫中、補氣的食療,但她沒有在病時停服,致使邪戀而傷本,令到身體不但沒有強壯了,反而愈來愈多毛病。
筆者以健脾化濕,扶正袪邪,疏風去熱等方法為她治療,著她改變偏重以上食材的飲食方式,戒吃海鮮及黃豆,目前她的身體情況改善了很多,皮膚問題也幾乎不再有問題。下一步教她以正確中醫食療養生補身。
作者為注冊中醫
文:許懿清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