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衫、短褲、闊邊帽和太陽眼鏡已經開始出動了。夏天給很多人的感覺是活躍和健康的象徵,所以理論上人們都不容易生病。可是,在現代化的生活模式當中(長期使用空調、缺乏運動、少飲湯水),夏天也可以是「多事之談」。所以,夏天注意養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古人說:「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這是指夏防暑邪而在長夏防濕邪。同時,我們也要注重陽氣的保護,因為人體內的陽氣有可能因避暑、過分貪涼而受損。前者,大家應該明暑邪侵入人體,汗出作平衡。但是過多汗液會導致津液減少,有可能耗傷元氣。輕則身倦乏力,重側可以猝然昏倒。所以,避免在正午時份于陽光直接照射底下活動是不難理解的。那么,另外的其他要點是什么呢?
一、防濕邪侵: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尤其是損傷脾胃陽氣,繼而影響消化的能力。所以,有兩個方面可有效地防止濕邪。ABC:在環境上,注意要做到透風和防潮防濕。要盡量避免席地而坐或在郊野露營度宿。第二:可適量通過吃辣的東西,以促使人體排汗祛濕。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幫助腸道消化,增加食欲。當然,腸胃功能避不了受到濕邪影響,所以飲食原則應宜清淡,但不宜太寒涼和太油膩,以免加重消化的負荷。
二、注重養「長」:夏天萬物茂盛生長。對于老人家而言,如能注意各方面的飲食營養,做到均衡吸收,到了秋冬季節時,便能為身體機能奠定更好的基礎;對年輕人而言,養好的蛋白質食物,有助其發育生長。
三、避免著涼:現代人喜歡冷飲無度、在空調中長期逗留和喜歡穿著短衣短褲,容易造成「中氣內虛」,從而使風寒和暑邪乘虛而入。所以,中庸之道為少飲冷飲凍食,少用空調或穿薄的長衫長褲保護自己。
四、注重養陽:夏季炎熱,陽氣外發,腠理開洩,容易損害陽氣。身體壯健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素有陽虛之人,陽虛會更重,很容易出現怕冷、手腳冰冷和精神萎靡的情況。所以,夏天雖應流汗,但是亦不可以過多。
五、必養心脾:之前提過,濕邪傷脾,而汗為心液。大量出汗,很有可能會影響心臟的功能。所以,多進食益氣健康的食物和補充津液的飲食習慣是不可忽視的。
其實每個季節都有獨特性,夏季是活躍季節,做好保養也令秋冬時候身體較壯健。
姚怡超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