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懷胎十月,「作嘔作悶」似乎是必經的階段;但身為當事人,斷斷續續的惡心感覺,肯定并不好受。其實,適量的孕吐,正正是反映胚胎在體內發展正常,但若情況嚴重,卻可能會令孕婦脫水甚至酸中毒,建議及早接受醫生檢查,以確保胎兒健康。
十六周后孕吐減少
正常情況下,若我們有嘔吐或「作嘔」情況,通常都是身體不適的徵兆;但對懷孕婦女來說,體內分泌會產生變化,當中主要包括賀爾蒙分泌增加,因而產生惡心和嘔吐的情況;而有助穩定子宮的黃體素,亦會在妊娠期間在婦女體內大量產生,減低子宮平滑肌收縮幅度,但與此同時,孕婦的腸胃平滑肌蠕動狀況會受到影響,導致她們出現消化不良以至反胃等情況。
一般來說,婦女會在懷孕約十六周后,逐漸減少這類孕吐的不適癥狀,但若嘔吐在這段期間后仍然持續,毫無停止徵狀,則可能需接受婦產科醫生進一步檢驗,以了解身體是否出現其他疾病,包括較易處理的胃炎,以至極需關注的膽管疾病、急性脂肪肝、腎炎、腎結石、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醫生會指導孕婦在飲食、生活習慣及壓力處理等幾方面,減低孕吐對她們的影響。舉例,孕婦在飲食上應奉行「少吃多餐」的原則,避免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同時食物種類應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為主,少吃味道濃烈、煎炸及刺激性食品。她們在早上時分,體內的血糖指數較低,易有惡心情況,故可在睡眠前后適量進食梳打餅及熱牛奶等。
分享感受減低焦慮
孕婦的家居環境,應時刻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各類如油煙味、煙味及含化學成分的氣味,同時學習放鬆情緒,多與伴侶、親友交談,分享感受,有助減低焦慮感覺,間接令經常「作嘔作悶」的感覺減退,適量的運動亦有助她們減低惡心感覺。
一旦孕婦因不同原因而致在妊娠中后期,嘔吐仍然持續,則應及早求診,由醫生找出當中的因由,如有需要,亦可能需安排相應的治療,以確保孕婦健康不會受影響之余,也能保障腹中寶寶能正常發育成長。
文:靳嘉仁醫生
作者為婦產科磚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