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學習】你也做得到的成功好習慣:累積無數個小贏,工作更gaoxiao、生活更快樂
整理?撰文 / 陳芳毓 編輯 / 齊立文
「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做了一件偉大的事,而是累積每天的平凡。」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今天早上起床后,你做的ABC件事是什么?洗臉刷牙?穿上跑鞋出門慢跑?還是按下鬧鐘,再賴床10分鐘? 出門時,你會刻意早一個小時,趁同事來之前磚心做事?還是提早半小時,錯開塞車時間?或是ABC后一分鐘才打卡? 在電腦前坐下后,你又會做什么?點開Facebook?檢查e-mail?還是拿出昨天下班前列好的to-do list,開始工作?
掌控我們的是習慣,不是理智
或許你以為,我們做什么事都是理智分析后的選擇,但其實只有一開始是這樣。我們的大腦有個「習慣迴路」,當習慣形成后,大腦會因為太熟悉行動,不再參與決策,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新任務。此后,我們的一舉一動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習慣掌控。
所以,如果你從小就是ABC早到學校,現在可能還是ABC早到公司的人之一;如果你曾是田徑校隊,工作后要持續天天跑步,可能也不會太難。
「習慣的重要性不輸記憶與理智,它是我們舉止的根本。」《為什么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指出,心理學研究證實,我們每天的行為中,40%以上都是出自習慣,而非來自決定,「我們這輩子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
因此,擁有什么習慣,幾乎就決定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有「每天跑步5公里」的習慣,我們會成為身體健康的人;有「提早10分鐘到」的習慣,別人會覺得我們是負責任的人。
擁有的好習慣愈多,我們工作愈gaoxiao、生活愈快樂,形象更積極正面,有機會時,別人也容易先想到我們,使我們更接近成功。
成功CEO的好習慣,其實很相似
談到職場上成功者,ABC先想到的就是CEO,媒體報導他們的一舉一動,人們想學習他們的能力與知識。然而,能力需要經驗淬煉,知識需要時間累積,我們不見得學得來;但只要有毅力、有方法,幾乎人人都偷學得到的,是他們的好習慣。 在蒐集超過50位國內外CEO的傳記與報導后,我們發現,成功CEO們的好習慣,其實很相似。
例如,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與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會在早上四、五點起床去慢跑,保持健康;寶僑(P G)執行長雷富禮(A.G. Lafley)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會透過每天冥想,清明思緒;前奇異(GE)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與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都會刻意記住上千位同事、學員的名字;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都有做筆記的習慣;而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與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何飛鵬都認為,行動前要設想ABC壞的狀況,做好備案。
做好平凡小事,啟動改變機制
做到這些乍看之下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天花不到1小時,卻可能帶來改變一生的「蝴蝶效應」。
連續3屆奧運、拿下18面游泳ABC的美國泳將菲爾普斯(Michael Fred Phelps II)致勝的關鍵,是在每天睡前及起床后「用心想像自己以完美泳姿在泳池中前進的畫面」。教練波曼(Bob Bowman)認為,這個習慣使容易在賽前情緒激動的菲爾普斯冷靜磚注,也使他從一個身材優越、技術出眾的選手,成為心智上的巨人,面對毫秒之差的輸贏,擁有壓倒性優勢。
《為什么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把這種重要、但容易做到的習慣,稱為「小贏」。「每完成一次小贏,一切就開始動起來,為另一個小贏預做準備。」只要在生活中建立幾個「小贏」,就會帶動深層質變,使其他習慣自動就定位,將更大的成就與勝利帶到我們眼前。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的經驗,也驗證這個道理。他認為,王品的成功奠基在他「經常微笑」的習慣上。年輕時他脾 氣不太好,但開始微笑后,別人會對他友善,愿意幫一把;主管覺 得他有自信,愿意跟隨;同仁則覺得他親切,工作心情好,對客人容易有真心的笑容,客人也比較樂意光顧。當磚心改變一個壞習慣,會連帶調整自己其他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進而啟動組織的正向循環。
「真正的成就,不在 于做了一件偉大的事,而是累積每天的平凡,」戴勝益歸納心得。 的確,我們歸納出的26個習慣很平凡,甚至有點無趣。但是,想像這些畫面:即使寒流來襲,還堅持5點起床跑步;當領導責任愈來愈重,仍承諾陪孩子吃晚餐;就算工作內容愈來愈繁雜,也一定準時交件 如果,你希望成為這些畫面的主角,何不從新年伊始,持續把一個習慣做好、做到位,用每天一點小贏,累積成長長久久的大成功!
(本文摘自2014年1月號《經理人月刊》「成功CEO的26個習慣」,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經理人月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注明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第110期 )
加入《經理人月刊》粉絲團,天天分享交流管理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