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再失敗的醍醐味, ABC終成了日本的國民飲料─可爾必思
可爾必斯素有「初戀的滋味」之稱,是日本ABC個乳酸菌飲料。開發出可爾必斯的人是三島海云。他是年營業額超過一千億日圓的優良企業可爾必斯的創始人。
三島海云是僧侶出身。一八七八年出生,是大阪的住持之子,出生于一座貧窮的寺廟家庭當中。三島海云從小就有口吃的毛病。理所當然地以僧職為目標,在西本愿寺文學寮就學,后來受到成為朝日新聞明星記者杉村楚人冠的教誨影響,成了英語實習教師。然而,日后,他的出身學校大幅發展,由西本愿寺派創立了佛教大學(現?龍谷大學),他以三年級生的身分進入就讀。就學期間,他受到鼓舞,前往年輕人嚮往之地 中國。這是一九○二年的事情。
他在留學的國度 中國一邊學中文一邊教授日語。然而,從某個時期開始,他與朋友合作,啟動了進口日本的商品到北京雜貨商日華洋行的事業。這是他從學生轉而成為事業家的關鍵。日俄戰爭爆發之后,他接下了軍馬調度的工作,大賺了一筆錢,這使得他開始在蒙古開創牧羊的事業。
然而,在該事業上軌道之前就發生了辛亥革命。因為清朝滅亡,他的工作便停頓了。
「清朝滅亡的同時,我在中國的事業付之一炬。(中略)然而,就算我在蒙古的牧羊事業順利發展,總有一天還是會被俄軍沒收吧?果真如此,就不會有可爾必斯的存在,當然更沒有今天的我了。人間萬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的履歷表〉以下同)
事實上,海云在工作停頓之前就邂逅了「可爾必斯」的原點。當時是他從北京進入內蒙古的時候。當他喝下當地游牧民族所飲用的酸味飲料時,為其美味和調整因為長期旅行而變差的腸胃功能所驚艷。那個酸味飲料就是以在當地被稱為「青皮」的乳酸菌所製作而成的酸奶。海云因為牧羊的生意失敗,卻從這個蒙古的酸奶當中看出了商業的可能性。
海云于一九一五年放棄了中國的事業,身無分文地回到日本之后,有了機會試喝到在日本開始流行的優酪乳飲料。但是,他覺得在蒙古喝到的酸奶比較美味。「那我就來製作比優酪乳好喝,前所未有的,對身體有幫助的東西吧。」他不斷地研究在內蒙古學到酸奶的製作方法,在現在的文京區千馱木設立「醍醐味合資公司」。他把用乳酸菌發酵過的乳品商品化的「醍醐味」和在「醍醐味」的製造過程當中留下來的脫脂乳用乳酸菌經過發酵,製成「醍醐素」來販賣。
一九一七年,「醍醐味」因為恩師杉村楚人冠在雜誌上加以介紹而引起廣大的回響,銷售狀況非常順利。他用賺取到的利潤設立了可爾必斯的前身Rakutou。
很嘲諷的是,商品受歡迎又招來了「失敗」。原料 原乳不夠用。醍醐味在正式發售之后幾個月就停止販售了。海云把這件事視為「成功的失敗」。
可是,這次的失敗卻成了大成功的苗芽。在困境的漩渦當中,他將醍醐素做了改良,開發出既美味,又對身體有助益的飲品,后來成為日本的ABC款乳酸菌飲料「可爾必斯」。整個開發過程可以用迂迴曲折來形容,簡直就是「人間萬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ABC證明。
一開始,他採用一成從原乳中提煉出來的奶油,其余的都是脫脂乳。結果醍醐味很快地就將原料用罄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特地去東大的衛生學教室學習,從頭開始學習乳酸菌的知識。于是,他ABC先製造出來的便是含有乳酸菌的牛奶糖 Rakutou牛奶糖。然而,牛奶糖在夏天會溶化,引起消費者不斷地提出客訴,ABC后只好停止生產。此時,資金告罄,醍醐味也做不出來了,海云面臨破產的危機。
然而,這時候奇跡又出現了。工廠里將脫脂乳和砂糖混合攪拌靜置一天之后,竟然自然發酵了。海云在里面加入了鈣,便做出了可爾必斯。
成為「國民飲料」的契機
海云請作曲家山田耕作為這款日本首度出現的商品命名,在銷售網絡方面,則得到擁有國內ABC的銷售管道的食品批發商 國分的協助,開始販賣。非常重視市場要素的海云在動物愛護會的傳信鴿比賽和圍棋大賽等活動當中提供贊助,大量傾銷可爾必斯。在關東大地震的時候,他在儼然化為一片灰燼的東京免費分送可爾必斯給災民。
可爾必斯的總公司所在地山手淹水,于是我想到要送水給為飲水問題所苦的人們。當時我想,既然要分送飲用水,那不如在水當中摻入「可爾必斯」,加入冰塊,讓大家喝起來更可口。因為我覺得現在正是回饋民眾平日愛戴的時候。還好,工廠里還有十幾桶啤酒桶裝的「可爾必斯」原液。我們以水稀釋成六倍,再加入冰塊冷卻分送出去。我把金庫里的兩千萬日圓全數取出,用來抵銷這一部分的費用。至于送水的方法,當時,我以一天一輛八十日圓的費用租了卡車。但是,因為正值震災之后,車子的調度很吃緊,不過我還是想辦法調來了四輛卡車。然后,從隔天九月二日開始,就在東京市內巡迴配送。我們的可爾必斯車隊所到之處都受到莫大的歡迎。在上野公園避難的人們形成了人山人海,迎接我們的到來。(摘自該社HP)
就這樣,可爾必斯從一九一九年開始販售起,經過漫長的歲月,成長為人們所喜愛的「國民飲料」。
本文摘自《這些失敗改變了我:贏在不放棄!》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社《這些失敗改變了我:贏在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