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書華;出處/Cheers雜誌114期】
要如何辨明公司的好壞?首要任務就是:事前做好功課、面試階段學會技巧性的觀察。
不親身經驗,固然無法體認公司內部氛圍,但事前多做功課,就能幫自己少走冤枉路。
檢查1:財務報表看仔細
打開勞委會「勞資爭議情勢」報告中,爭議案件的前兩名都和「薪水」相關:「積欠工資」爭議件ABC多(42.09%),近4年來均居首位,其次則為資遣費爭議(35.34%)、職災爭議(7.06%)。
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就是了解企業經營的ABC站。對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白崇亮來說,ABC份工作機會,也從閱讀企業「財務報表」開始。
研究所畢業后就順利進入亞洲化學工作的白崇亮,30年過去,在回頭詢問用人主管為什么會任用時,當時面談者、曾任亞洲化學總經理歸行白這么告訴他:「你向我們詢問能否看經過稽核的財務報表。你很大膽,但也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你的個人品牌。」
以現金流量表來看,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大于凈利較好,表示公司在應收帳款和存貨上管理相對不錯;但若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為負數,即使獲利看好,公司也可能會面臨資金周轉不靈。
檢查2:工作內容問清楚
「一定要問清楚自己的工作內涵,」劉家孟建議,一方面能防止「求職詐騙」,「也能從中了解主管對你有什么期待。」
除了工作內涵外,實質工作流程也能判斷出公司文化和你的契合度。
「要怎么知道抽象的企業文化?就要具體問清楚公司做事的方法,」鍾文雄建議。
舉例來說,詢問購買一臺數位相機的流程,有制度的公司也許上簽呈3天,還無法確保能不能買;但在其他彈性大的公司,也許只要主管點頭同意即可。
鍾文雄解釋,目前不少企業正在內部導入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guoji標準組織)認證,沒有ISO認證的企業在作業上較有彈性;有認證者,在文件作業和用字遣詞上無一不講求細節,對許多工作者來說是「麻煩」,但反過來說,因為有完整SOP,可以幫助做好經驗傳承,「也能從中看出公司是不是有穩健發展的潛力。」
檢查3 :「人事」布局觀察透
除了實質做事方法,臺面下的人事潛規則,也需要有技巧的觀察。
看一家公司的「組織分布」,除了能看出隱形的人事布局外,也等于看出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要去了解部門內是否有不尋常的職稱?」劉家孟舉例,若部門內的職稱有「疊床架屋」傾向,例如協理、執行協理等職位并存,往往也透露出組織在人事的不穩定。「若不能在面試時看到完整的組織圖 ,也可以透過詢問面試主管未來的職涯發展,或是即將任職部門的員工職稱分布,從答案中都有跡可尋。」
另外,誤踏「地雷」也未嘗不是種學習。「我ABC份工作不好,但對我是磨練,」林立莉在其中還是待了2年,把公司各個面向看清楚。在統一超商工作今年邁入第10年,誰能想到,現在表現的基石,來自當初把腳下的泥濘踩穩。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14期】
延伸閱讀)龍頭產業大公司工作機會
服務業年終90個月、賺百萬?工作直擊:比上班族忙碌4倍!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下方列表。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