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著么女奔向教室后,便轉身走入圖書館,一邊流覽著館內的藏書,一邊思索著以后說故事的走向。
“貓頭鷹,你今天要講什么故事?”回頭一看,是個小女生。
“哇!今天你來得可真早,想聽什么樣的故事?”我牽著她的小手走進“赤腳區”。
“我好喜歡看《張開大嘴呱呱呱》那本書喔!你下次再帶來給我們看好嗎?”我笑著點點頭;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進來。
“可以開始了吧?”
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擠過來;這時小門一推,跳進來一張又瘦又黑的酷臉。
“你來了!真好,我們正要開始,等你喔!”他找了一個空位,整個人就四平八穩的躺了下來。
“好了,開講嘍!”正當我們神游于故事的情境時,突然傳來一聲吆喝:
“小威,早餐在這里,快拿去吃!”
思緒一斷,全部的人都回過頭,除了那張酷臉。
“快來拿啊!”
大家錯愕地盯著那位兀立在書柜后面的她,除了他。
“你大概就是貓頭鷹吧?我是小威的媽媽,我拿早餐來給他吃。”媽媽打完招呼立刻轉過頭說:
“小威,你快點過來拿去吃!”
還是沒有任何人過去,她隔著矮柜拎著一個塑膠袋,在半空中晃動著。
“小威?”我帶著詢問的眼光,看著那張酷臉;他一骨碌的跳起來,一把抓住塑膠袋,立刻回到原地坐下。
“小威,快吃啊!”她又大聲地吆喝著。
這時,孩子們對這出只停格在“吃與不吃”之間的老戲碼,漸漸地覺得不耐煩了;可是,很明顯的,眼前這個盡職的媽媽不盯著她吃完,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小威媽媽,也許他想待會兒再吃吧?”我考慮了一下,說:
“你這樣,小朋友沒有辦法聽故事。”
哎!又是一個可憐的媽媽,她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重復的叮嚀著,在她離去后,“快吃!”這句話仿佛還飄蕩在大家的耳邊繚繞不已。
所有的人全都吁了一口氣!
“嗯,我們說到那里了?”
孩子七嘴八舌地提醒著我,故事漸漸地再重新架構出來,那張酷臉也躺回了原來的姿勢,而那包早餐則靜靜的陪在他身旁。當我們正在熱烈的討論時。
“小威!坐好,磚心聽貓頭鷹講故事!”嚴厲地叱喝聲,著實地把我們給嚇了一大跳。
那位媽媽不知何時又跑了回來,“你怎么躺著聽故事?一點也不磚心。”
天啊!我們本來就很磚心的嘛!
“小威媽媽,那是我們同意的聽故事方式之一,而且他一直都很認真地在聽!”
“早餐吃了沒?”原來還是為了這個才再回來。
不料,那張酷臉突然忿忿地拿起早餐,用力地丟還給她,她錯愕地一愣,“啊!你還沒吃!過來,立刻把它吃掉!”她與他之間看來又要老戲重演了。
“我不吃了,你走開!”這次,小威的態度似乎更加強硬!
“不可以不吃!來拿著!”她手中的早餐,依然沒人接走。
兩人就這樣僵在那里。
過了好一陣子,她百般無奈地把它放在矮柜上,說:“我要去上班了,貓頭鷹拜托你,請你盯著他吃完,不然他是不會吃的。”
“我會提醒他的。”
就在故事接近尾聲時,我突然發現那張酷臉,不知何時溜到場外的墻角邊,一副隨時要離去的樣子。
“咦?你不是小威嗎?你走的時候要記得把早餐帶走喔。”
“我不是小威!”說完轉身就跑了;留下那包丟在矮柜上,孤零零的早餐與一臉的錯愕的我……。
后記:
當我拎著早餐,氣喘叮叮的找到小威時,他依舊板著那張酷臉一副不愛搭理人的樣子。
“小威,這是你的早餐,你忘記拿了。”
“我不要吃!你把它丟掉!”
“你不喜歡吃早餐嗎?”雖不回答,從他的表情也得知答案。
“可是***媽擔心你會肚子餓,沒力氣打球。”我經常看見他在球場上奔馳。“所以她才會帶早餐來給你吃啊!”
“你是不是不喜歡吃三明治?”他終于點點頭,生氣地說:
“那么多,我根本吃不完!而且又干又難吞!”
“這樣的事,有沒有跟媽媽說過?”
“跟她說?算了!她根本不會聽的,她從來都不聽我說的!”
“可是,你每天卻要為了早餐這件事而生那么大的氣,也是很累的;要不要試著回去跟媽媽好好說,讓媽媽知道你想吃什么,請媽媽買給你,好嗎? ”
以前,曾經聽老師說過,小朋友會偷偷地把鹵蛋、雞腿丟進教室的垃圾桶里;因為,媽媽認為要吃那么多才有營養,不可以不吃。所以,不愛吃或吃不下的人就只有“滅跡”一途了!這種以前被視為“會被雷公打死”的重大惡行,不知怎么卻盛行于這一代;是人心不古了?還是因為,現代的媽媽帶著過去挨餓的記憶,來喂養今日面對著食物充斥生活的兒童?
——轉載自臺視文化出版社《我是壞小孩?》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