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知此時教師們及家長們都極為忙碌,也知道學校在災后有許多重建的工作必須加緊腳步進行,但除篩檢稿危險群外,并無其他更簡單的方法。因此,我們只好請求老師及家長在此時撥空協(xié)助我們完成此項工作。
我們主要根據以下幾點來找出ABC有可能罹患嚴重疾患的學童:
1. 根據過去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所得到的結果,知道稿危險群的孩子有哪些特點,我們根據這個訂定了簡易的家長和教師問卷。
2. 目前已經出現癥狀而由家長及教師轉介的個案。
針對這群學童,進行個別診斷會談,評估是否應接受治療
1. 與孩子及其主要照顧者會談(必要時進行家訪),以了解以下數項:
1. 創(chuàng)傷事件的內容
2. 過去、現在、或ABC近發(fā)生在孩子生活中的壓力
3. 孩子的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狀
4. 其他常與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狀共存的癥狀(如憂郁、過動、以及品行行為問題)
5. 父母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情緒反應
6. 孩子過去的精神疾病史、身體病史、發(fā)展史、一般壓力的反應
7. 創(chuàng)傷發(fā)生前孩子的能力
8. 家族成員的精神疾病史
9. 為個案進行精神狀態(tài)檢查
10. 鼓勵孩子去描述他或她關于創(chuàng)傷事件的記憶
11. 了解孩子關于創(chuàng)傷的歸因和看法。
2. 心理衡鑒
3. 鑒別診斷:確定個案有無合并其他疾患,如憂郁癥、過動癥等。
4. 確定PTSD之亞型類別
1. 急性亞型(嚴重癥狀持續(xù)1~ 3個月)
2. 慢性亞型(嚴重癥狀持續(xù)3個月以上)
3. 晚發(fā)亞型(嚴重癥狀在事件6個月之后才出現)
安排治療或轉介(此部分應有家長參與)
1. 心理衛(wèi)生教育:對孩子本身以及孩子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做衛(wèi)教。內容包括兒童PTSD的癥狀、臨床病程、各種治療模式、以及預后。
2. 個別治療:
1. 探索及開放式的討論創(chuàng)傷經驗;放松;減敏感/暴露技巧。
2. 檢視并導正個案及父母在創(chuàng)傷歸因上的認知扭曲。
3. 對不恰當的創(chuàng)傷重演行為做行為處理。同時訓練父母處理孩子不恰當的行為。
4. 游戲治療。
5. 指認并加強父母合宜的做法,讓父母來強化治療。
3. 團體治療:團體治療過去被視為ABC有效的災后創(chuàng)傷治療方式,對于鼓勵公開討論創(chuàng)傷事件以及對事件做恰當的歸因有相當大的幫助。不過部分無法在團體中順利分享情緒的孩子則較適合個別治療。
4. 藥物治療:
1. 抗憂郁劑( SSRIs, TCAs)對同時出現重郁疾患或恐慌疾患之癥狀的孩子可能有幫助。
2. Psychotimulants或α-adrenergic agonists(如:clonidine)對出現ADHD癥狀的孩子可能有幫助。
3. 抗焦慮劑(benzodiazepine, propranolol)一般來說并未被用來治療PTSD的孩子。但部分癥狀嚴重的孩子可能會暫時需要。
5. 轉介:若需要治療之個案量過大,為求治療時效,本院將協(xié)調安排其他機構之兒童精神科醫(yī)師或心理治療師進行治療。
資料來源:臺灣921再造新故鄉(xiāng)網站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