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對于那些年齡相差非常小的兄弟們來說,做哥哥的非常害怕弟弟會從他那兒奪去母親對自己的關心。當他對這種壓力無法承受的時候,他在心理上就會受到巨大的傷害。比如說,他會產生比較強烈的自卑感。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決不能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讓兄弟們單獨呆在一起,也不能讓哥哥暫時幫著照顧弟弟。因為哥哥現在處于一種感覺到母親對自己的愛已經被弟弟奪走了的憤怒狀態之中,同時他自己又不能對這種狀態給以很好的調節,所以,他就很可能借此機會報復自己的弟弟。當這種事情真正發生了以后,父母一般都只會根據事件的后果對哥哥進行懲罰;可是他們卻沒有想到,真正的責任其實是在父母身上。
特別是到了ABC近,夫妻倆都在外做事的比例大為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經常讓大一點的孩子去照顧小一點的孩子。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在父母看不見的時候,哥哥就會把自己都無法遵守的一些相當嚴厲的規則適用到弟弟的頭上,儼然就是一個磚橫跋扈的舊式婆婆。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兄弟之間的這種矛盾和糾紛,父母在自己的育兒計劃中,首先要把哥哥和弟弟之間的年齡差距設定在3歲以上。ABC近,我經常聽到一些母親說:“一次性地把他們都生下來,趕快完成了這件事算!”。說真的,在育兒問題上,沒有什么比這樣的想法更危險的了。就是從母親的立場上來看,當她生下了ABC個孩子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自己的體能。再從大一點孩子的角度看,他需要一段使其心理逐漸成熟起來的時間,以便在弟弟妹妹們出生以后能夠承受由此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懼。對于女孩子們來說,她們在這方面的成熟相對比較快。然而,對于男孩子們來說,他們ABC少要長到3周歲左右,才能夠成熟到這樣的程度。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你還沒有生、但已經決定生第二個孩子之前,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如果你現在已經有了兩個以上的孩子,那么你就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多加留意了。
首先,你的大孩子越是年幼,在他的弟弟出生以后,你就越要留心去照顧他。一般來說,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大都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剛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在母親們坐月子期間,父母經常把自己的大孩子送到親戚家讓他們代為照看。即使大孩子被留在家里,仍然生活在一起,他同自己母親分開的情況也還是非常多的。這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上的沖擊,并且,這種沖擊還會持續地留在孩子的心底里面。慢慢地,大孩子就會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偏見:弟弟是一個把母愛從自己身邊奪走的ABCABC可惡的家伙!
在這種情況下,你與其把大孩子交給其他的人代為照顧,還不如自己在大孩子的身上多費一些心血的好。
在生下我的小兒子之后不久,有一次我在無意識中拿出大兒子景慕還是嬰兒的時候蓋過的被子,準備給小兒子用。不料這件事被景慕看到了,他大為生氣,跑過來責問我,憑什么把他的東西給那個“嬰兒”(指我的小兒子情慕)用。結果,在大兒子又蓋了那個嬰兒被將近一個多月以后,我才得以把它蓋到了小兒子情慕的身上。
事情還遠沒有結束。如果看一下我小兒子百日紀念那天照的照片,我們甚至都會懷疑,那天是不是大兒子的生日。紀念照的主人公(我的小兒子情慕)早不知被擠到什么地方去了,而我的大兒子卻在照片的正zhongyang,神氣十足地做著姿勢呢。
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對景慕的照顧更加細心周到了,即使在睡覺的時候,我也要帶著景慕一起睡。為了讓他知道即使弟弟出生了,父母對他的關愛也不會有絲毫的減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夫妻倆真可以說費盡了心血,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我還經常對他說:“你小時候比弟弟更漂亮”、“那時你比弟弟現在做得好多了”等等一些鼓勵他的話語。就這樣,從弟弟剛剛出生的時候,就一定要把哥哥的問題處理好。這就如同你扣衣服的時候,一定要先把ABC個扣子扣好。即使你這么做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你也不要急著去訓斥自己的孩子,重要的還是要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太妥當。
其次,要想方設法使你的大孩子積極參與到照顧自己弟弟的事情中來。你可以讓孩子做一些諸如遞奶瓶、和媽媽一起給弟弟換尿布之類的事情,使他感到“我對弟弟來說很重要”這樣一個事實。當他有了這樣的意識以后,他的行動就會和以前大不相同。
ABC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一定要經常理解和體諒大孩子對弟弟使性子、耍脾氣的原因和心理狀態。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已經和以前兄弟姐妹非常多的大家庭時代不同了。特別是到了ABC近,在很多的情況下只有父母才能夠給孩子們以愛和關心。
在現在的家庭環境中,哥哥看待弟弟的時候,常常會把他看作是一個即使拼死也要把父母的愛奪過去的死對頭。在有一對兄弟的家庭里,常常會形成由哥哥、弟弟以及他們的母親組成的“三角力學關系”。
這時,大孩子的某些心理狀態也會通過一些“退步”現象表現出來。比方說,如果媽媽不喂的話他就不吃飯,在弟弟吃奶的時候,他會冷不丁地把奶瓶奪過去自己吸等。在這種場合,父母決對不可以馬上訓斥孩子。你要用“你是不是也想變成一個嬰兒”、“你要讓媽媽為你做些什么”這樣的話語及其他方式勸慰他。
如果你這樣對待他,孩子自己也會感到,他那么做不怎么舒服,就會停止他的那些“退步”行為。因為在吃飯的時候,孩子還是自己隨心所欲地挑選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時感覺比較舒服;如果只吃媽媽喂的飯,只吸毫無味道的嬰兒奶瓶里的奶,這對孩子來說根本不是一件什么愉快的事情。在這種場合,如果母親只知道訓斥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媽媽根本沒有體會到自己渴望母愛的迫切心情,感到憤怒,并可能因此做出更加出格的行為。如果母親不了解這樣的事實,只是看到孩子在她面前表現出來的不端行為,并因此而訓斥、甚至是對他進行懲罰的話,以后孩子在處理和朋友關系的問題上就很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母親對孩子的訓斥和懲罰,會使孩子感到和弟弟相比,自己受到了大人們的歧視。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待自己的朋友不是過分地討好巴結,就是采取一種與之截然相反的態度——即用粗暴惡劣的態度,甚至是用暴力行為對待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對母愛的渴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就希望從朋友們那里得到補償,或是因為感到異常憤怒而把朋友當成了出氣的物件。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兄弟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實際上只是通過一些個別的行為表現出來的孩子們內心世界的一個側面而已。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父母必須首先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然后以此為依據,仔細地檢討一下,自己的育兒態度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