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要清楚,是焦慮情緒在我們的大腦上做手腳,它愚弄我們現在就開始擔心明天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恐懼癥”,它是我們做父母時存在的ABC消極并具有潛在破壞性的情緒。據了解,恐懼癥就是當下采取行動后,想像未來更糟糕的結果,這與幫助孩子識別問題,并采取計劃來幫助孩子解決是不一樣的。(我將會馬上討論這個問題。)
為什么我們會有恐懼癥?
我們當下已經有夠多需要關注的事情,為什么要給自己增加更多無謂的負擔,對未來憂心忡忡?然而,我們中的大多數父母會時不時擔憂未來。我們認為,“我的兒子是如此的不懂得尊重他人。他將來如何保住工作?未來能成為一個好丈夫嗎?”,“我的孩子不斷撒謊。將來能有人相信她嗎?”或者,我們擔心我們內向的孩子永遠不會有朋友,因為他喜歡花這么多時間獨處。這很容易使自己的思維著急要跳躍到未來,不幸的是,一旦我們到達那里,我們仍然處于焦慮狀態,甚至會對孩子的前景產生ABC性恐慌。
焦慮會在我們的大腦上做手腳,它愚弄我們現在就開始擔心明天的事。它使我們關注在剛性事件上,忽略目前真正重要的問題。焦慮會阻擋我們有效的解決問題,減弱我們幫助孩子的能力。當我們焦慮時,我們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或孩子。當然,當我們自己的觀點被扭曲時,我們也不能非常有效的幫助孩子。焦慮也使我們產生更多無謂的判斷和批判,并導致災難性的“極端”想法。雖然我們討論的是焦慮情緒,但危險的是,我們開始相信這一情緒,想盡辦法應對它,仿佛它是我們正常的邏輯思維。
如何假想自己ABC擔心的事情發生
恐懼癥可以讓我們想像自己ABC擔心的事情將會發生。我曾經與一位母親共事,她一直擔心她的孩子長大后會很自卑,因為媽媽覺得她自己缺乏自信。于是,她不斷稱贊孩子,并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媽媽有更多自信。現在,盡管媽媽的意圖很好,但孩子已經依賴于不斷的贊揚和關注,這讓十幾歲的孩子隨著一天天長大反而感覺不安全。如果孩子沒有從別人那里得到不斷的從的贊譽和關注,她就幾乎無法自己感覺良好,她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她不自覺的期待贊揚和關注。可悲的是,這正是她的媽媽試圖阻止發生的情況。
如果這位母親可以接受客觀現實,她就可以不用那么焦慮,因此能夠更客觀的看到孩子的實際情況。她會更清楚地了解到她的女兒,發展自信心所真正需要的(或不需要的)。計劃到位,這將對您的孩子以及您自己ABC有幫助。
恐懼癥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它會導致精神壓力并削減你的能量。停止憂慮并想像一下,如果你不再擔心孩子的未來,這些時間你會用來做些什么。現在起只關注當下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也許你對她的行為感覺不太好,但我敢打賭,這將比你試圖解決她的整個人生更易于掌握并實現。記住,你不需要為還沒發生的情況擔憂頭痛; 只要磚注于當下發生了什么事,每次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現在起你可以做五件事來停止擔憂,并開始集中精力解決孩子當下的問題。
1.請記住 孩子們在不斷變化
提醒自己,孩子們在不斷成長、變化、發展和成熟。相信這是自然過程。現在看到的不一定是你在未來會看到的。孩子們需要指導和幫助,但正確的引導來源于清楚地了解他們當下所需要的,這樣他們未來才可能做的更好。詹姆斯?雷曼的說法是:“為”了孩子行動。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的行為要為你的孩子的行為負責任。對孩子充滿期待,你可能就會看到他們行為的改變。停止自己想像的恐懼和預測,不要讓這些情緒控制你,這樣你就可以更清楚的審視孩子并教導他們。
2.要注意 不要輕易給孩子的行為下定論
你的定義可能更適合你自己而不是孩子。問問自己,“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在我面前發生了什么,事實是什么?”不要單純想像,擔心和預測。提醒自己,孩子們是在逐漸進步。而不要光是擔心,為什么他們要這樣做,然后自己給孩子的行為下定論,他們只是還沒有學會一些技能,從而有助于他們將功課完成的更好。你可以教給孩子這些技能,這可以幫助你平靜下來,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你可以引導他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以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不是浪費時間在擔心孩子怎么做這么差,否則會對他們的未來造成什么壞影響。
3.要知道事實與你的想像之間的區別
了解自己的歷史能讓你更好的判斷自己。這將幫助你知道你可能會把自己的東西投射到孩子身上而不能真正理解孩子。例如,如果你來自一個總是擔心疾病和健康問題的家庭,你將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你阻止你的孩子參加某些活動時,到底是因為她有哪些薄弱環節,還是因為你自己家庭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導致你的退縮。
4.擔心會不斷蔓延
據了解,擔憂焦慮會愈演愈烈。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停憂慮像掉進了兔子洞,停下來問自己以下問題:
- 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是現實嗎?
- 我真正看到和聽到的情況是怎樣,而不是我怕看到和聽到的,或者全是我自己的想像會發生什么。
- 我為什么要特別擔心這件事情呢?這是需要我自己解決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如果確實有什么問題存在,那我該怎么應付呢?
- 我是否過早下結論、武斷、假想、張冠李戴?事實到底怎樣,我需要注意什么?
通過暫停想像和盤點自己內心到底在擔憂什么,你就會擁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幫助自己停止擔心并開始磚注于如何解決手頭上的問題。
5.練習冥想和集中注意力
好好享受生活,會減少你的焦慮情緒,并幫助你活在當下。您可能需要做些徒步旅行、祈禱、做瑜伽、或者只是在陽光下坐一會,清除你腦子里亂七八糟的想法。這不僅有利于個人成長,它能幫你知道你在哪里結束,你的孩子從哪里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好的把握現在的時機幫助孩子,保證他們在未來健康成長。
總之,要關注當下,而不是擔心未來,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這樣我們才可以因材施教。畢竟,這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固守當下的事實,確認你的焦慮是由孩子實際說的做的事情引起的,還是你想像你的孩子會說會做的引起的,還是你害怕你的孩子未來可能會說會做的事情引起的。
如果你能做到就事論事,你會更好地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減少不必要的焦慮情緒。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