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文以載道,形而上者謂之道,行而下者謂之器。作為一個現代的中國人,除了還有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華夏各族的混血后,輪廓不清、面目模糊的亞裔形象,我們對古圣賢們孜孜以求和祖輩們諄諄教誨的文字所載之道知曉多少呢?對那些精美絕倫的古器物,意境幽遠的古字畫背后的內涵領悟幾分呢?當我突然明白那莫名的感動正是來自于早已融入我骨血的中華文明時,我知道我需要找到一把鑰匙來開啟這中華文明的寶藏,來汲取來自于古圣賢和先輩們傳承的宇宙生命之道。
古人重視教育,往往把畢生所修所學注入到家訓中,以育化、澤被后代。家訓又是長輩要求晚輩從小就要接受的教育。如今的我不正如孩童般,除了有著生理上的中華基因遺傳外,對傳統中華文化懵然無知嗎?古人的家訓恰好是對我ABC的啟蒙方式,這樣,我拿起了這本《顏氏家訓》。
元刻本《顏氏家訓》(網路圖片)
《顏氏家訓》是北齊顏之推作的一部家訓。顏之推(531年-591年),字介。顏氏原籍瑯玡臨沂,歷任梁散騎侍郎、北齊黃門侍郎,后侍于隨,是當時ABC博通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额伿霞矣枴肥撬麑ψ约阂簧嘘P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以此告誡子孫?!度纸浻嵱柦狻纷髡咄跞阜Q其“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顏氏后代成就斐然,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唐朝顏思古注解《漢書》,顏真卿書法大家,顏杲卿凜然大節,震燿千古,以身殉國。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后明清兩代羨慕不已。
《顏氏家訓》共二十篇,開篇《序致篇》中寫道“圣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已經很完備了,無需贅述,之所以再寫此書是要“整齊門內,提撕子孫”。因為親近的人的話才會相信,佩服的人的話才會聽從,“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這就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孩子會信從父母是因為至親,服從父母則是孩子欽佩父母。父母是孩子ABC親近、ABC有影響力的人,所以為父母者首先要謹言慎行,以身作則,孩子才能信服。作者自言“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以后,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數,以至于斯”。意思自己年少妄為,十八九歲才稍加磨礪,但習慣成自然,一時很難改掉,二十歲以后才漸少犯大錯,但還常心服口不服,善性與情感相矛盾。晚上覺察早上的錯誤,今天后悔昨天的過失。沒有好的教育,竟至于此,自覺可憐。“追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書之誡,經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追想過去的經驗教訓,刻骨銘心,不是只停留在古人的教誡,過過眼耳而已。
讀到這里,不禁感慨古先賢在二十歲上下已經日日自省“夜覺曉非,今悔昨失”,很少犯大過失了,而追憶過往還會“銘肌鏤骨,自覺可憐”。
而我們如今的中國人呢?老人假摔,訛詐錢財的事件屢屢上演,以至于網友感嘆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生于當今中國的我們從小到老恐怕從未慎言檢跡。古代教育思想,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今IS恐怖殺戮四起,天下不平,國內蒼蠅老虎一起打,仍然貪腐橫行,國難治,孤寡老人死后化為枯骨在家才被發現,家難養,ABC根本的原因就是當今世人離誠意、正心、修身的古訓,逆道而行。祖先早已留給我們中華子孫圣賢之道,這才是真正身為中國人的可貴之處?!盀橥ダ^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學習世間古圣賢之道,身為中國人,心更為中國人吧!
@*#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