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淘金者沒法實現他們返回故鄉的夢,一些人就死在遙遠的大洋洲,也把自己的怨恨留在此地了。今天,我們在澳洲的東北方地區仍能見到他們遺留下來的痕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澳洲的白澳政策終于垮了,這時澳洲不得不承認在初期發展階段,中國人在澳洲各個方面所作的貢獻。阿瑟頓鎮是主要的雪松木料工業區,許多中國人被吸引來到這里,他們曾住在阿瑟頓鎮外的一個叫雪松采木區(Cedar Camp) 。我們開車5分鐘到了這里,碰巧遇到這里的星期六大集市。
阿瑟頓鎮的集市 (譚大衛 /攝影)
每逢星期六,阿瑟頓稿原地區的不同鄉鎮舉辦集市貿易已由來已久,阿瑟頓鎮是每個月的ABC個星期六舉辦。在集市上我們不僅看到有本地的土特產,還有鄉村手工藝品和家庭做的精美食品,如水果醬,澳洲糕點等。逛這個小集市真令人心情神愉快。之后我們找到老中國城的遺址和廟宇,因時期太早不能進去。此地已成為當地政府出資,由一些義務工作人員管理的歷史文物了。
![]() ![]() 老中國廟宇的遺址 (譚大衛 /攝影)
| ![]() 老中國廟宇的遺址 (譚大衛 /攝影) |
這樣我們就趕緊上路去下一個旅游點-哈斯提斯沼澤公園(Hasties Swamp National Park),驅車兩三公里便到了一片沼澤地,這里是當地有名的觀看鳥類棲息的地方。沼澤地的周圍被桉樹林圍著,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鳥類來到這里不是藏身便是利用這塊安靜的地方歇歇腳再飛到別處去。哈斯提斯沼澤公園特意為游客修了一座觀鳥臺(輪椅車也可以上去),同時也允許游客在樹陰下靜靜地觀察鳥類的生活動態。我們到了目的地時正好看到了大白鷺(Great White Egrets)、鵲鵝(Magpie Geese)等珍奇鳥類。別看這片沼澤地面積不算大確有數以千計的鳥類在此覓食。
哈斯提斯沼澤地的鳥群(譚大衛 /攝影)
觀看了哈斯提斯沼澤地的鳥類之后,我們又取道肯尼迪稿速公路(Kennedy Hwy)驅車20公里到了Hypipamee 火山和迪納瀑布(Dinner Falls)。在路上一直順著路標的指引方向就到了目的地,這里也同澳洲其它的公園一樣是免費出入。火山口湖與瀑布離得比較近,而不遠處是一片熱帶雨林。我們首先順著有標記的小路走到火山口湖,這里是若干年前火山爆發之后形成的火山口湖,其實此湖泊更像一個充滿水的通道。可惜的是湖水不流動,湖面上漂著一層海藻。隨后我們來到迪納瀑布,迪納瀑布的美景真能使攝影愛好者大開眼界,拍了一些照片著為紀念。一看時間已該吃午飯了,我們就地找到桌子拿出自己帶的食物,旁邊有幾只在樹林里覓食的火雞為我們作伴,這樣的大自然風光怎能不使人陶醉呀。
![]() Hypipamee 火山 (譚大衛 /攝影) | ![]() 迪納瀑布(譚大衛 /攝影) |
熱帶雨林的樹木 (譚大衛 /攝影)
在Wongabel熱帶雨林區停留一會兒,我們就趕緊離開,又趕到有名的七姊妹峰。這七姊妹峰位于阿瑟頓路上的戈登維爾(Gordonvale)村是由火山爆發而形成的七座山峰。我們特意趕到哈洛淪山(Halloran’s Hill)的了望臺,這樣能正面看清楚七姊妹峰。
七姊妹峰(譚大衛 /攝影)
在哈洛淪山了望臺稍歇一會兒,我們又取科廷榕樹樹路去看科廷榕樹(Curtin Fig Tree)。一顆大榕樹看上去有上百年了。開始時是將一粒榕樹種子種在了一顆大樹枝上。后來這株榕樹苗就在這顆大樹上生了根后就導致這顆大樹就死了。這顆大樹又被這株榕樹的根支撐著,這些榕樹根像簾子一樣垂直下來長15米稿。
![]() 科廷榕樹 (譚大衛 /攝影) | ![]() 科廷榕樹 (譚大衛 /攝影) |
看過大榕樹,我們又趕到提納魯湖水庫(Lake Tinaroo Dam),此水庫是1959年為了解決這一地區的飲水而修的。水庫周圍還修了一些供人娛樂的設施。可在湖上劃船,滑水等水上運動。在提納魯湖附近我們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松樹林,真算得上是一個奇觀。
提納魯湖 (譚大衛 /攝影)
茂密的松樹林 (譚大衛 /攝影)
我們繼續向前探索,又發現了兩三處小的火山口湖,Euramo湖和Mobo小溪火山口湖,這兩座湖泊足可證實在若干年前此地確實發生過火山爆發。
![]() Euramo火山口湖 (譚大衛 /攝影) | ![]() Mobo小溪火山口湖(譚大衛 /攝影) |
在返回阿瑟頓鎮之前的ABC后景點,我們看到了一顆名叫大教堂榕樹(Cathedral Fig Tree),其樹的形狀真令人驚異,只可惜光線不夠好難以拍出好照片。夜幕降臨我們回到了阿瑟頓鎮,準備好好休息一夜再繼續第二天的車旅。
大教堂榕樹 (譚大衛 /攝影)
(http://m.kimyattawrites.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