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點退流行……
為什么我們在看了“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現在,很想見你”這類感人的影片之后就會熱淚盈眶呢?
“嗯……因為內容很悲傷吧!”
的確如此!那么,我們為什么會因此感到悲傷而哭泣呢?
有關“感受”跟“行動”的因果關系,有兩種說法。我們一般都認為是“因為悲傷所以哭泣”、“因為恐怖所以逃走”;這是坎巴二氏論(Cannon-Bard theory,由坎農〔W.B.Cannon〕跟巴德〔P.Bard〕所提倡的心理學理論)。
另一個學派,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因為哭泣所以悲傷”、“因為逃跑所以恐怖”,稱之為詹郎二氏論(James-Lange theory,由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跟卡爾郎格〔Karl G.Lange〕所提倡的心理學理論)。
基本上,二者ABC的差別就在于,是以產生情緒為先,還是以生理上的變化為先。 不過,我總覺得有些無法認同詹郎二氏論!
事實上,為了要驗證這個學說,學者們曾實行了各式各樣的臨床實驗。當中ABC有名的就是,藉由催眠所進行的臨床實驗。
對進入催眠狀態中的被實驗者下一個暗示,暗示他:“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就會哭出來。但是,你會忘記自己曾經被催眠過。”
結果,參加實驗的人真的都哭出來了,但問起他們之所以哭泣的理由時,竟出現了“想起被甩的事情……”這類的“附帶理由”。
而這種“附帶理由”一般稱之為“心錨”,認為行動跟感情是一起被記憶下來的。那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不斷重復“悲傷的時候哭泣”、“快樂的時候歡笑”這種相同經驗的緣故。因此,人類之所以會哭泣,就是因為想起過去悲傷的事情,才會變得悲傷。 這兩種學說都不是…… “那么,現在哪一派學說比較受到支持呢?”我們很自然地會發生這樣的疑問。然而,事實上,這兩者都不受到支持。
因為現在的主流,是將“行動”以及其“理由”合成,由“感情”來決定的“情緒二元論”。
但是,由于“理由”是取決于自身的判斷,所以有時候會有產生誤會的情況發生。 為了要說明這一點,我們在吊橋上面進行了一項實驗。
有一對男女在搖搖晃晃的危險吊橋上相遇,他們誤將因為害怕所產生的心跳,認定為是戀愛的心動,而覺得“喜歡”上對方。
這是多么讓人感到羨慕的美麗誤會啊! 所以,先試著笑笑看,然后你就會想起曾經有過的快樂事情,人也就會跟著變得快樂起來。
總之,先笑了再說 或許有人會說:“哪能說笑就笑的?”對于這樣的人,我要來傳授幾個不論何時都可以輕易展開笑顏的方法,那就是———在自己的身上做記號。
可以用手表,也可以用胸前口袋中的原子筆。不過,ABC是用戒指。
每當這樣東西進入眼簾的時候,就先微笑“七秒鐘”看看!
為什么是七秒鐘呢?
“Lucky Seven”自然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如果只有五秒鐘的話,時間太短,效果不夠顯著,而且每天至少要做上七次,如果每次都做十秒鐘的話,又會太久。
這正是超級秘訣“微笑七次”的理由!
每次看戒指七秒鐘的時候,就露出一個ABC棒的“微笑”吧!
不論是在個人獨處時,或者是在工作中,只要一看到記號,就先微笑一下吧!
不只是在悲傷或是痛苦的時候;在緊張或者是陷入混亂的時候,也請你試試看,這樣的練習可以讓自己迅速恢復冷靜喔!
人,只要一疏忽,就很容易陷入低潮,心情也容易變得消沉。在你試著要從低潮中掙脫出來的時候,首先,試著微笑吧!
因為光是跟使自己痛苦的原因大眼瞪小眼,只會讓自己更加痛苦罷了! @
摘自:《上班族存活法則》 春光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