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工作結束后,傍晚公司一角可能有這樣的對話:
“今晚有空嗎?要不要去喝一杯?”
“喔,好耶?!?p> 下班回家路上,和同事一起到居酒屋或是小酒店喝上一杯非常有放松的感覺,尤其是一口喝下冰涼啤酒的瞬間爽快感,更是愉悅至極。
我也很喜歡酒精,消散壓力、和工作同事培養感情也挺不錯的。
不過,和工作職場上的同事一起喝酒,話題就總是脫離不了工作和公司吧。
雖然一開始談論的是提稿銷售量的策略或是業務的效率化等嚴肅的話題,但是不久話題就會轉移,開始發公司以及上司的牢騷。
“我們公司啊……”
“都是部長不行。”
“那個新人也是?!?p> 的確,具有這些共同煩惱的人,也只有工作同事。
很多人認為這是紓解壓力的方法,所以藉這機會不斷發牢騷。
可是,喝完酒后,在回家的末班電車上,會不會突然有種疲勞涌上心頭的感覺?
一吐心中的不快,可以解除一定的壓力,不過,如果過度的話,反而會讓壓力增加。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舊大腦無法了解言語中的“人稱”。
換句話說,當你說“部長是笨蛋”時,舊大腦無法理解“部長是”這部分,不了解的部分會自動刪除,只接收“笨蛋”這個字眼。
也就是說,當你在說某人的壞話時,舊大腦會誤以為“自己被攻擊了”。
于是會在腦中分泌壓力賀爾蒙并陷入過分興奮狀態,ABC后心情愈來愈郁悶、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居酒屋發牢騷或是說人壞話,并不會紓解壓力,反而是累積更多壓力的行為。
此外,沒事就把“笨蛋”或是“混帳”掛在嘴邊的人也有問題。
“那個笨蛋,又犯錯了嗎?”
“混帳,下雨了。”
這類具有攻擊性的字句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每次說出“笨蛋”或是“混帳”,舊大腦就會判斷你受到攻擊,接著分泌壓力賀爾蒙。
因此,我希望你這么想──發牢騷、背地里說別人壞話、責罵等否定的言語,都是腐蝕你人生的“壞字眼”。
這跟對誰說沒有關系。不管是否定自己還是否定他人,對大腦來說都是對自己的攻擊,也是一種壓力。
以這個角度來思考,就知道那些被稱為富豪以及成功者的人,應該都是個性溫和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們獲得了財富以及榮譽,個性才變溫和的。
反倒應該說,因為他們具有良好的人格,不使用否定自己以及他人的負面態度,才能成功。
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抱持不滿,那首先應該要檢查自己的用語,你一定在不知不覺間,用了否定的字眼。
順道一提,語言會透過自律神經,對臉部的表情肌肉產生很大的影響。
使用低級的否定字眼時,表情也會變得很低級,如果你把說否定的字眼變成習慣,那么低級的表情就會變成你的“標準”表情。
由表情可以了解一個人,大腦科學上也同意這句話。@
自信是生命的動力。──托爾斯泰
轉載自春光出版《小習慣改變人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