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7 某篇媒體報導說:“大多男性對性功能障礙羞于啟齒,不過醫師指出,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容易成為40歲以上熟男的殺手,在影集《欲望城市》里頭,夏綠蒂就用了郵票幫另一半檢查有沒有“不舉”的問題,利用3張小小郵票只要1分鐘,就可以輕松判斷有無勃起功能障礙問題,提供就醫參考,提早發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是否已悄悄上身。”
這篇報導有出三個重點:
1. 性功能障礙還會導致慢性疾病的嚴重性
2. 利用美麗的夏綠蒂作免費的代言人
3. 只要一分鐘,所以使用很方便
其實這篇報導是某家藥廠在推廣“一分鐘勃一生活動”的公關宣傳,產品訴求重點由字面已經表達得很清楚,就是針對男性朋友的性功能障礙。但是這樣難以啟齒的禁忌話題,怎么操作才能獲得“廣大的需求者”回響?如果直接打廣告說“如果你有性功能障礙,請與XX藥廠或到各大藥局諮詢”,我想大部分有需求的男性消費者寧愿繼續將就點使用(甚至擺著不用到爛掉)也不會拿起電話求助。但是利用這種“翹翹郵票”的索取活動,配合電視影集的宣傳,的確可以有效地化解消費者的心理障礙,據說三個多月就已經被索取了五萬多套。
這樣的報導在年底的時候對于男性朋友可以發揮作用,在情人節快到的時候,搭配“浪漫情人夜”的話題,同樣的話題可以再被炒作一次,而且訴求對象可以轉為男性的情人“女性”,也就是把那個影集里面浪漫唯美的畫面,轉換為對女性消費者關心男性情人的行為,因此這個“翹翹郵票”就不限制于男性會索取,連女性都可以因為“關心另外一半”的理由可以去索取了。
類似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區隔“使用者”與“購買者”的行銷手段,這就像建議男性幫正在與痛苦的生理期搏斗女性購買衛生棉,或者是建議女性購買“保險套”以防男性沒有隨身攜帶的窘境,或者建議家長幫幼年子女購買保險以降低保費的宣傳手法一樣。使用者與購買者不見得是同一個對象,只要使用者與購買者的“利益”相同的時候,誰成為消費者都是可以的。
“翹翹郵票”另外一個成功的地方在于把一個消費者不敢談論或者禁忌的話題,變成一個“必須”重視的話題。相關報導中還引用“臺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的話說“郵票如果檢測不破,不只可能有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根據統計,周邊血管疾病的男性患者中,稿達八成六的人患有勃起功能障礙,顯見勃起功能障礙是慢性疾病的前驅指標。”在這樣的前提下,你可以不重視或忽略這個敏感的話題嗎?因為當性功能問題已經不再只是“局部”問題的時候,那就有了更多“應該重視”性功能問題的理由。其實無論翹翹郵票是不是真的可以檢測男人性能力是否正常,但是這種突破話題的方法,如果可以利用在生前契約、靈骨塔、意外保險等產品行銷,似乎也是不錯的思考方式。@
行銷智慧:行銷必須能適當地突破禁忌與傳統觀念
本文作者江亙松現為網路通科技行銷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
著有《你的行銷型不行》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