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經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樂透彩券是ABC容易了解的例子,雖然每天都有一堆人沒中獎,但是沒有人會責怪主辦銀行,因為沒中獎是自己“運氣不好”,跟擦藥無效是“體質不好”的道理一樣。但是只要持續有消費者表示使用那瓶乳液有用,那其他孕婦就只能抱怨自己運氣不好,不能配合該產品的功效,就像只要繼續有人中頭獎,那所有樂透迷就仍然有希望。
利用這種消費者心態,廠商只需要渲染成功的使用者案例即可,就像很多電視購物與產品廣告的方法一樣,尤其類似減肥、美白、壯陽等“憑感覺”的商品,配合某些人物的“證言式”宣傳,更可以強化消費者的信心,因為那些名人都說有效,消費者如果使用無效或者效果不彰,多半只會怪自己不會怪別人。在中國大陸過去的經驗中,鄧小平“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口號應該也是相同的方式,因為少數人先致富,所以表示“廠商”的確有讓人發財的本事,所以尚未致富的百姓就有所期待,只要持續有進步甚至于不要更窮,那就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還沒等到發財的那一天。
類似這些“無效退費”或“保證有效”的宣傳手法,其實都是利用了消費者“懶惰的習慣”,消費者在使用無效之后,如果會要求退費或者賠償的人數不多,而且產品利益足夠,那只要配合幾個有效的案例宣傳就可以獲得相當大的效果。電視上的投資理財顧問也常常用這種手法,雖然無法得知其真實的作法與心態,但是怎么看都只看到他們成功的買賣操作,當消費者看到那些令人振奮的數字,怎么會去追查到底那是真的還是假的?更何況,也許真的加入成為理財會員之后可以成為那個賺錢的幸運兒。
透過媒體的宣傳,多半產品的功效都是正面且有效的,大概很少有廠商會自我宣傳產品無效的那一面。但是今日的廠商其實面臨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網友之間口耳相傳所塑造的產品形象與評價”,觀察我周遭的人“購物決策資訊的來源”,網友之間的“口碑”似乎越來越能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決策,反而明星代言與華麗的包裝與宣傳,影響力已經日漸式微。如果以正規的媒體宣傳并無法百分之百建立廠商期望的產品形象,那要如何是好?ABC簡單的方法就是也把自己融入消費者的討論之中。
越來越多案例告訴我們,廠商藉由BLOG的建立獲得消費者對產品使用的正反面意見,對于產品的改進與消費者信心的建立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也就是說更坦承地面對消費者,藉由消費者真實的反應對產品作改善,其實比一味地要消費者全盤接受廠商提供的觀點與功能,更能幫助產品的銷售與宣傳。@
行銷知識:產品行銷只需要讓少數人先認同起來
本文作者江亙松現為網路通科技行銷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
著有《你的行銷型不行》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