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的采訪,有的磚家表示,無薪工作可讓求職者增加工作經驗與學習新技能,能讓履歷維持更新狀態。但有些磚家則警告,若企業為商業公司,不付薪水給員工是利用他人的非法行為。
今年22歲的林黛娜,是全美1,470萬失業人口中的一員。今年四月,她被一家科技公司裁員了,之后,她就在一家網路公司工作,每周五小時,但沒有支領薪水。
畢業于康乃爾大學的黛娜說,每個公司的職位大約都有數千名求職者想爭取,因此她意識到自己必須增加競爭力。自從被解雇后,她尋求了大約50個工作,但都沒有下文。
她知道無薪工作可能是讓公司占了便宜,但是讓自己有事情做,或者可以在新的面試時告訴老板“我可不是終日閑晃”,她覺得這樣還是好一些。
不僅失業者會從事無薪工作,有些職員也會在老板的要求下接受無薪工作。上個月,英國航空公司要求在英國的員工共體時艱,至少一個月不領薪水;而美國的一些公司或市政府也要求員工休無薪假,等于變相減薪。有些員工擔心失去工作,不敢反對上級政策,因為相對來說,丟掉飯碗會更凄涼。
反對者的聲浪
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副主席艾森布雷警告說,人們可以自愿為非營利團體和政府工作,但商業公司若不支付員工薪水則為非法行為。因為法律上規定,公司不得任憑或容許支付員工的薪水少于ABC工資。
職業諮詢師李維建議求職者不要低估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時,可以暫時到非營利組織工作,以獲得并積累經驗。他認為一些商業公司正在利用失業者無助絕望的心境。
贊成者的見解
提供林黛娜無薪工作的網路公司,目前有一些草創的事業部門,可以提供工作機會,但還沒有盈余支付薪水。
該公司合伙創始人表示,求職者一旦失業的日子愈長,履歷表上的空白欄也會相對增加。她認為無薪工作可看到立即的好處,失業者可以保持自己的知識技術,并學習新的技能。
在該公司前兩次舉辦的所謂“快樂時光”,就有超過三百位求職者參加,公司也正在籌劃更多此類的活動。
職業分析師羅倫諾認為,經濟衰退迫使人們愿意從事無薪工作的趨勢,正是幫助公司建立“人才管道”的好方法,當經濟復蘇后,公司有現成的人才可用。
她建議,求職者也應衡量,是否值得將時間投注于無薪工作的這家公司?在工作過程中是否真能獲得學習與成長?她說,無薪工作并不是無償的志愿義工,而是一種自我再教育,或許長期來看,能帶給自己好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