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銀行界的重要職務后轉任作家的山田智彥先生在某雜志的特集報道中提到,“在大蕭條時代求存活的對策之一是學習、之二也是學習,務必把自己的腦袋磨得精光才行”。
他除了勉勵大家學習和自己工作有關的知識技能外,還大家要多接觸和1大腦生理學、2經濟學、3文學、4歷史、5哲學、6網路六個分野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針對這點,我在此試著稍微作更具體的說明。
腦與精神科學
對商業界人士來說,沒有什么比學習把自己的ABC資產-腦袋磨得精光、 讓它轉得更快還要重要的了。
由于腦內荷爾蒙或是腦波等,和腦相關的科學研究日新月異,選一本簡單易懂、和腦部科學有關的書,學習里面的知識并加以應用,必然受益良多。
作者……茂木健一郎、川島隆太、池谷裕二等
經濟學
由于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的現今世界與日本的脈動都是以經濟活動為中心,因此
,不懂經濟,就難以作出正確的商業布局。
從而,在實際經驗之外,多看看那些具遠見、或具予測未來能力的業界人物的著作是有其必要的。要注意的是,切勿仰賴特定人物的見解,廣納各方意見才是正途。
作者……長谷川慶太郎、大前研一、日下公人等
文學
人生為何?自己為何?活著的意義和目的又是什么?文學古典名著提供我們對這類問題的解答。不去思考這些問題,難免在面臨人生中何者有意義時做出錯誤的判斷,顛倒了做事的先后順序。
比如說,在工作上獲得很大的成就之后才發現自己的人生陷于空虛和悔恨。
作者……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宮澤賢治等
歷史
歷史在現在與未來之間有其重復之處。沉溺于過去的歷史固然不值得鼓勵,
然而回顧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卻有助于我們予見未來。如同“溫故知新”這句話的道理一樣,在予測未來之前,從歷史中學習是有其必要的。
★作者……界屋太一、司馬遼太郎、童門冬二等
哲學
與其看那些學者寫的哲學著作,建議您不如看一些經作者自身消化過后,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寫成的哲學書。
譬如說暢銷書排行榜上的‘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日本放送出版協會出版〉,由與現實有著密切關系的人類學及世界論展開,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活下去?工作的意義為何?
相對于文學透過登場人物的生涯表現的間接方式,哲學則以作者自身達到的體驗來與讀者對話。我們會想“原來也有這樣的想法啊!”,接著會想到把這樣的想法列為個人人生哲學的可能性。
作者……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齊滕孝等
網路
現在網路已經成了收集各種知識不可或缺的手段。很多人與其打開書,寧愿先上網,接著為了能在網路上悠游自如,就不惜買相關的書來研究。
這樣做全然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因為別人流行才跟著人家的腳步走,然后就在對新時代的希望和期待中自然而然的學會了上網的技巧。
作者……野口悠紀雄、立花隆、比爾蓋茲等
評論家江阪彰曾經提到,在各種學習方式當中,讀書是ABC棒的一種。書本有助于思考能力的養成,因為你首先必須從幾百萬冊〈種類〉的出版品當中因應個人的需求選出ABC適合自己的教材。
也就是說,在這個注重個性與獨創性的時代,閱讀無異是個人自我教育的ABC手段。
然而,選書的時候切忌特定的偏好,均衡的涉獵各方知識是很重要的。
圣瑪利安納醫科大學的名譽教授長谷川和夫的說法是,老是看那些排行榜上的書是被動式的閱讀,采取這種讀書方式的大多是中年男性。
當然,閱讀新資訊滿載的新刊書物是ABC必要的,但是光是鐘情于那些未經時代評價篩選的暢銷書,放任自己人生的價值、思考的方向被那些書左右的話,難保自己的內在精神/哲學在形成的過程不會骨架松散,陷于缺乏中心價值/思想、沒有定見的危機。
那么,到底那些書對穩固人生的基盤有所助益呢?
知識人、讀書人可能都知道昭和電工名譽會長、已故鈴木治雄先生這個人,他每次見到商業人士時就會建議人家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文學、哲學、歷史等〉。他總說:“現代人想要車,想要房子、想要錢,這是一個追求更多物質生活的享樂時代。
然而,人類并不是就此得以滿足的動物。正因為處在這樣的時代里,才應該更深入的去探討人活著的價值為何?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這時候古典名著就會對我們有所助益。
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古典名著歷經時代的考驗,不斷的賦與我們人生的意義與喜悅。”
古典名著確實歷經時代的考驗,深受讀者的愛戴。是排行榜上永遠的東方不敗。因為它為不計其數的人帶來鼓舞和喜悅,豐富了無數人的心靈和人生,這不正是它之所以能跨越世代受到讀者喜愛的原因嗎?@(本文完)
摘編自 《chaoqiang閱讀術》 木馬文化事業股分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