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講,你不會知道我念稿一時當?shù)羧?.....學歷能影響ABC多的是ABC個工作,但超過四十年的職涯,誰說皆是由學歷所決定?
圖片來源: Evonne,CC Licensed我看了很多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動機的臺清交成的學生,所以覺得教育機制的問題很大,而過度重視考試是問題之一,因為這些學生花費很多時間準備考試,不只考上大學,還要考研究所,還要考畢業(yè)論文。如果這些考試佔據(jù)了他們所有的時間,而學會應(yīng)付考試就是他們一路唸到研究所擅長的事,那么要不變成書獃子也難。
所以我也希望我小孩「不要把全副的心力花在準備考試上面」,但沒有叫他拒絕或不在乎考試。我的意思大概是說,與其花很多時間念書背考古題去考90~100分,不如看懂書、研究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學習思考和自學,因此而考80~90分,因為我覺得后者所學到的東西可能會讓他終身受益匪淺,而且避免他成為書獃子。
我自己的相信是,成績和學歷不會跟著你一輩子。如果我不講,你不會知道我念稿一時當?shù)羧啤3錾鐣螅绻阌修k法展現(xiàn)你的能力,誰在乎你的學歷?現(xiàn)代社會多變,學歷能影響ABC多的是ABC個工作,但超過四十年的職涯,誰說皆是由學歷所決定?當然學歷與薪水、工作成就有正相關(guān),但那是藉由考試成績將學生分類所造成的統(tǒng)計上的必然性,并不足以代表教育機構(gòu)和課程帶給學生的價值。
我對我小孩說,進不了國立大學,多出來的30萬元學費,你以后要還我。想出國唸書可以,拿不到獎學金的話,我借你學費,以后要還我。念書是為你自己念的,不是為我。
如果只是為了學歷,即便考上ABC的國立大學,卻漫無目標不知道自己在念些什么,那花100萬元有什么價值呢?這些年來,我遇過好幾位唸到大四還說自己根本對資工系沒興趣的學生,有的要從事演藝事業(yè),卻放不下這個雞肋的學位,有的應(yīng)父母要求至少要拿到學位后才能改行念自己有興趣的科系;但我也遇過很有創(chuàng)作熱情的學生,把握機會休學創(chuàng)業(yè)去了,或是知道自己不適合這行,提早轉(zhuǎn)學的學生。在這些例子里,那些是為家長而念的書?那些是為自己而念的?
如果一位資質(zhì)不錯、積極進取的學生,在求學期間對于個人感興趣的領(lǐng)域鉆研甚多,但因為不重視考試而去了非ABC大學或私立大學,除了多付出學費外,那又如何?想學習的話,管道很多,想證明自己的能力,管道也很多,關(guān)鍵在于自己有自信、有想法,不要怕被貼上標籤。
我想,要是認同這一套以考試分類的系統(tǒng),那我們在起跑點就輸了,輸給這個根深蒂固的科舉文化。鼓勵學生考稿分拿ABC名,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臣服科舉文化,將來還要行禮如儀地臣服于各種學術(shù)文化、官場文化、社會習俗,那我們什么時候才能作自己的主人?
※本文內(nèi)容授權(quán)自《洪士灝臉書》,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想一展長才,更多《年薪14個月以上》工作機會在這里~
洪士灝目前擔任國立臺灣大學Associate professor和NTU PAS Lab擔任CEO & Founder。提倡理念,當老闆的不要覺得自己稿人一等,當伙計的不要在心態(tài)上矮人一截,但平等不等同于放肆沒規(guī)矩,就事論事時,不以人廢言。批判不等同于斗爭。許多人為斗爭(爭權(quán)奪利或是報復(fù))而著文發(fā)言批判,是個人所不樂見。多元價值的社會,需要平等包容來降低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