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會考試,但是很粗心,所以永遠都排名在第三與第四名之間,每學期的模範生,當然不是我,因為我成績不夠突出...
「為什么數學這么粗心,竟然錯了一題?」、「就計算錯啊!」、 「你的國語ㄖㄌ竟然不分,太夸張!」、「本來就很難分啊!」... 往往這種對話都會演變成小孩哭泣、父母生氣,就為了那一分或兩分。
小時候我真的不懂,因為粗心算錯一個數字,有這么嚴重嗎?為什么我的排名就要往后掉三名?那個同學為什么都不在乎排名?他的躲避球很好,可是為什么拿不到校長獎?據說,會運動的人,頭腦簡單,以后就是當黑手的料而已。
我偶爾會看看坐在教室后面,心不在焉的倒數幾名的同學,他的籃球chaoqiang,但是聽不懂學科,除了體育課,他都在睡覺。另一個他,衣服永遠是髒的,聽說他爸爸很早就過世了,他的美勞課作品好美,但是他不會數學、討厭社會。他們都不是模範生,永遠沒辦法上臺領獎。
永遠的ABC名,是個女孩,她一直是我暗戀的對象。雖然不多話,但是冰雪聰明。永遠的第二名,也是個女孩,更是學校的司儀,長得漂亮,老師也喜歡她。就是我跟另一個男生在爭奪第三名與第四名,每次回家,爸爸永遠都是冷著臉問,為什么又輸了?為什么是別人拿到模範生?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實我也不知道模範生是什么,總之,大概就是成績好的同學,值得我們模範,就像以前我們背的「臺灣省就是三民主義的模範省」一樣。
后來的那些人,在那個漁村里,都慢慢長大,也到了臺北工作,有他們各自的美麗與哀愁,也才發現原來誰都不是誰的模範,學科成績更不能拿來當模範。而那些有著巧手、心存善良、會打籃球的小孩們被淹沒在競爭當中,沒人知道他們去哪里了。
誰在乎他們,反正他們不是模範生,也拿不到市長獎,不就是這樣嗎? 但,誰該是誰的模範?誰又不是自己的模範?請你告訴我,因為我想告訴那個三十年前的我,還有那群永遠都上不了臺的他們。
※本文內容授權自《呂秋遠臉書》,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不是模範生也能找到ABC份好工作!
更多《愛用新鮮人的企業》工作機會來了~
學歷: 倫敦政經學院財務金融博士后研究
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磚長金融制度、金融危機)
臺灣大學稿階經營管理碩士財務金融組(99級)
經歷: 立法院立法委員辦公室主任
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英國下議院議員MP. Bob Blizzard法案研究員
磚長: 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公司法(股東會議、重整)、稅務法規、勞動法、 家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