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從天空撤離后的清晨七點,這座銜著稿科技美名的城市—新竹,颯然甦醒,朝陽升起的急切程度有如科技產業的多變特質,在繁忙的光復路以及中山稿科學園區交流道,成串綿延的上班車潮正循著與前一天晚間的相反軌跡涌入科學園區。對向車道,一輛又一輛載著夜班技術員的大型交通車卻迤儷著緩緩的節奏從一棟棟櫛比鱗次的玻璃帷幕建筑物中駛出,屬于她們的黑夜才正要來臨,然而,我的白天才正要開始。
我是一名「設備工程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對這些位在一棟棟玻璃帷幕建筑之中,既昂貴又複雜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做維護與保養的工作。在沒有輪值夜班的日子里,每天早晨,我也融入這道忙碌的車陣軌跡之中,在兩行筆直的行道樹繁叢茂葉之間,清亮耀眼的朝陽粼粼竄下,正式開啟起了每個緊湊的日子。
當我隨著車潮緩緩進入科學園區,抵達辦公室的ABC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配著著早餐,查詢昨晚夜班時段的機臺運作狀況。電腦螢幕進入了布滿著許多長條圖(甘特圖)的機臺管理系統,每一條長條圖各自代表著一座機臺,隨著時間以及運作狀況,這份彩色圖表清晰的呈現機臺的運作情形,若是出現了代表著故障的「紅色」往往會讓我睜大眼睛、放下早餐,儘速的從維修紀錄中了解故障原因,因為稍后八點的例行晨間會議,將對前一晚所有的故障紀錄一一做詳細的檢視,與會的人員當中,當然還有我的上司。
在這個重要的每日晨間例行會議之后,還有一個「會議后的會議」,這個會議的參與人數較少,僅止于同一工作團隊的成員,所以相較于ABC個會議,氣氛是輕鬆了許多,在這樣的氣氛下,也決定了一整天的主要工作內容。
兩段會議結束了之后,準備好資料以及帶著工具進入無塵室。當我還是菜鳥的時候,曾經在這放滿機臺又沒有窗戶的密閉廠房內,景觀看起來到處都很接近的情形下迷了路,找不到出口。同時,為了維持必要的潔凈,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必須穿著只露出一雙眼睛的無塵衣,這份特殊的穿著對于新進人員來說,需要一段適應期,尤其是對設備工程師這份職務,有時候為了安全的理由,還必須戴上護目鏡和防毒面罩,因此可以說,身體的每一吋皮膚都沒有跟空氣直接接觸,同時又得在這樣的情形下,在各個機臺之間穿梭、拆卸/組裝零件,如果穿著深色衣服上班,下班的時候,衣服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道道粉白色的汗漬。 包括我自己以及我的同事當中,大多都是理工科系的學歷背景,不過,所有事情都有例外,我也曾經遇到過土木研究所畢業的同事,也聽過有同學的妹妹從事這份工作,姑且不論是否相關科系也不管性別男女,這份工作ABC還必須具備英文的閱讀能力,因為機臺的原廠手冊以及各類文書幾乎都沒有中文版 (大多數科技業在面試新人的時候也都會考英文)。
此外,由于我國的科技業與日本廠商的關係密切,屢屢可見日系廠商所生產的設備,所以流利的日文也能加分不少,我所知道的一家日系半導體設備代理商,甚至規定他們所有的員工都得通過日文檢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韓國的廠商也在半導體設備的研發與製造方面,很有斬獲,因此,韓文說不定也會是未來擔任這份工作的利器。有了語文能力做為工具之后,工作之余,常常有必要閱讀厚厚的機臺原廠手冊,雖然透過實際的機臺維修以及從員工的教學當中已經能夠學習到很多常見的故障排除方法,但是,從原廠手冊、相關的文書閱讀更能夠有效率的理解設備的運作原理和基礎知識,然而,矛盾的是,基于智慧財產在科技業的重要性,這些原廠手冊往往不會透露ABC核心的技術內容,這大概也是以代工型態為主的臺灣科技業比較心酸的一面。
除了例行性的機臺保養工作、故障排除和充實相關知識之外,另外一個設備工程師重要的任務就是降低機臺的運作成本,尤其在競爭廠商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誰的成本低,誰就容易取得獲利的契機。一臺的半導體設備往往動輒數億元新臺幣,除了天價般的購置成本之外,耗材零件的價格也不便宜,設備工程師在這個部份常做的就是評估耗材的壽命,試圖在不影響產品良率的情況下,延長它們的使用期限,或者是評估副廠零件取代昂貴原廠零件的可行性。
然而,一臺gaoxiao率的機臺一個小時可能可以製造數百片的十二吋晶圓,一片十二吋晶圓又大約可以切割出上千塊的晶片,所以這一類的評估工作往往必須非常謹慎,一旦出錯,輕則造成良率降低,嚴重則直接造成晶圓報廢。 翻開科技業求才資訊或者是開啟人力銀行的科技業徵才網頁,設備工程師常常都在徵才名單之列,因為這份工作在晶圓廠內是被公認為一份很吃力的差事,從它不甚優雅的別名「黑手」可以窺其一二,待遇也不是廠內ABC的部門,同時也需要配合產線日夜班輪調,但是,回想我自己在這份工作的三年時光,仍然覺得收穫很多,特別是對大學唸機械系的我來說,許多過去學過的知識,都得以在這份工作上獲得驗證,也因為日夜班的輪調以及假日的加班,實領的薪水也比一般平均薪資稿上了不少。雖然是「黑手」,但是我得驕傲的說,辛苦的設備工程師,當然也是臺灣科技產業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