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排坐,食果果,你一個呀,我一個……」五彩繽紛的水果,雖然令人賞心悅目,但當中有人喜歡,亦有人嫌棄;像榴槤,就有讓人爭議的味道,青睞的會愛上它的滑溜香甜,回味無窮,嫌棄它的就會說濃烈的味道難以容忍,聞到就想逃之夭夭。在印尼旅游時, 住在當地人家中,知道榴槤是不用採摘的,只有等果子成熟后,就會在深夜或清晨從樹上掉落,在地上拾起就可以。
有趣的是,南洋人會烤熟榴槤核吃它的種子,以增強體力,味道就如番薯或板栗一樣;這個熱帶果王,營養價值很豐富,全身也是寶,就算是中醫也認為它是針對寒性體質的理想補品;榴槤性大熱,適量的食用,可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溫暖身體、活血散寒、緩解經痛。
將榴槤核曬乾,加入榴槤肉、烏雞或老鴨,烹調成乳白湯水,除了可祛除胃中寒氣外,更有補腎的作用; 榴槤殼煲水外用可醫治皮膚病;若加鹽煲水飲用,可減輕榴槤果肉的熱性,有清熱降火消滯之效。
有果王榴槤,就有果后山竹,性質一熱一寒,南洋的人稱它們為夫妻果。在印尼時,又去過山竹種植園一游,半年一產的山竹,是無性繁殖的,成長期ABC少十年才結果;園內有多棵二十米以上、樹齡五十至一百年的山竹樹,每棵樹仍可長出ABC少一千個味道清甜的果實,而每個果實雖然有多個種子,但只有其中一個可以發芽。
生果入藥
中醫認為,味道清甜微酸的山竹,可以清熱降火,生津止渴,主治口腔炎,牙周炎;東南亞人熱愛辛辣,容易肝火旺盛,他們就用山竹來清火解燥。患熱病或皮膚感染時,更食用它來降溫及防止感染。山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抗炎、抗過敏等功效,近年備受醫藥界的重視,其提取物應用于保健食品及化妝品內。
每種水果有利亦有弊,只有懂得用果之道,才可以享受水果帶來的益處。性熱的榴槤質黏滯,對于熱性或陰虛體質,患感冒、喉痛、氣管敏感或皮膚病者均不宜;榴槤更不能佐酒,否則會影響肝臟對酒精的代謝,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嚴重者可能致死。
性寒的山竹對體質虛寒的人士不宜;食用時,慎與寒涼食物同用:綠豆、西洋菜、西瓜、白菜、芥菜、苦瓜等會增加寒性,引致腸胃不適或嘔吐;若食山竹過量,引致脾胃冷痛,可服用紅糖加姜煲水緩解。
果王果后所含糖分及鉀的成分同樣稿,肥胖、有糖尿病、腎病、心臟病人士均不宜。過量食用榴槤或山竹,會令腸胃吸水膨脹、阻塞腸道;此外食用時不要喝有氣的飲品,否則會增加胃氣,影響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