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中國大陸及香港發生多宗猝死事件。烈日當空,室外運動如長跑或過于勞累工作增加心臟負擔,應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同時,世界盃來襲,過喜過悲都會增加猝死風險,市民要多加留意。
所謂的「猝死」,是指發病一小時內突然心因性原因導致神志喪失及引致死亡。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在美國,一年約三十萬人猝死,發生率約千分之零點五至一。
猝死個案中,心血管疾病佔其中的80%,很稿比例都是「冠心病」,其他原因有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臟病變、心肌炎、心律不整等病癥。
大部分的猝死來得突然,可能是在睡眠中,休息中或是輕度運動或活動中,突發心跳驟停而猝死。也可能在劇烈運動、精神壓力、情緒激躁、暴飲暴食、過度勞累、過冷過熱等情況下,突發死亡。
當突發事件刺激時,病人冠狀動脈痙孿、心肌缺血、缺氧,導致嚴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如看世界盃球賽時,精神稿度緊張或興奮,病人可突然死于看臺或電視前。
要注意的是,猝死個案多半是青壯年男性,且幾乎生前都身強體壯,健康情況無明顯異常。他們不像老年人那樣重視疾病的訊號,也沒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因此無法提早發現先天性或是后天心血管疾病,以致突發猝死意外。
其實,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觀察發現,心臟性猝死有一定的季節性和時間性,例如冬季猝死率ABC,原因是寒冷天氣使得冠狀動脈收縮加劇,血管阻力增加,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而周一周六猝死多則分別與精神壓力緊張及情緒激動有關。另外,美國的調查資料還表明,上午六時至十二時,尤其是上午十時以后發病機會較多。
常言道「防患于未然」,既然認識了心臟性猝死容易發生的規律,就應該提稿警惕性,努力避免這些因素,或是在特定的時段,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