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說,可見姜有增強男性健康的作用,本期詳述。
翻開清宮醫案,上起康熙,下到宣統(即溥儀),可發現以生姜作藥引,治療內外科疾病,隨處可見。同治是咸豐皇帝與慈禧太后之子,也是清朝入關后的第八位皇帝,如同治皇帝的用藥記錄中就有如下記載: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同治皇帝患天花,御醫為其所擬的「平胃飲方」為:蒼術二錢炒、老厚樸二錢炙、橘皮二錢、半夏三錢制、建曲四錢,引用生姜三片,水煎溫服。可見便宜的生姜,也是清宮的常用藥。
據清宮檔案載,同治皇帝死于天花,但坊間則盛傳他死于梅毒,這因傳言同治喜歡皇后阿魯特氏,而慈禧太后卻要同治多接近慧妃富察氏,因此使同治十分苦悶,常與恭親王奕訢之子載澄微服出宮,尋花問柳,以致染上梅毒,年僅十九歲便病亡,為清朝十二帝中ABC短壽的。故民間有流傳打油詩「不愛家雞愛野雞,可憐天子出天花」,譏刺同治。
男不可百日無姜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故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說。現醫學研究認為,姜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痛、以及興奮人體多個系統,還可調節前列腺等的功能,故能有助治療男性前列腺疾病及性功能障礙,因此姜常用于男性保健。
此外,不論男女,人到中年以后,很多人都有「腎陽虛」,可多食姜防治,尤其在每年的夏天,ABC宜每天吃點姜,但不宜過量,免破血傷陰。「腎陽虛」是什么?《內經》謂「陽虛內生寒」,即人體陽氣虛,寒氣則內生,而中醫所認為的陽虛主要是「腎陽虛」。
腎陽是人體生命活動原動力,具有溫煦、蒸騰、氣化、推動、激發以及固攝等生理作用,具體表現在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制約體內陰寒之氣等作用,而「腎陽虛」是指由于腎陽虛衰,溫煦失職,氣化失權所表現的一類虛寒癥候。「腎陽虛」的出現標誌著人體能量代謝、免疫功能、生殖功能處于低下狀態。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膝痠軟、手足冰冷或全身怕冷、畏寒怕風、頭暈目眩、精神萎靡、面色青白、尿頻、甚至性慾低下、陽痿等。因姜為助陽之品,有祛寒作用,故姜具補腎壯陽之效。
姜和鯉魚精囊方
筆者現介紹兩用姜防治「腎陽虛」,甚至是陽痿的食療方——「乾姜鯉魚精囊湯」,至于沒有「腎陽虛」的中老年男女,平時也可食用,以作保健之用。其材料為:約500克重雄鯉魚一尾(只取其「精囊腺」)、乾姜10克,枸杞子10克,以及料酒、鹽、味精等。方法:取鯉魚腹內的「白色果凍樣」物質,即雄鯉魚的「精囊腺」,與乾姜和枸杞子同煮,煮好后,加入適量鹽等調味品,空腹飲用,隔日一次,連服五次。乾姜助陽散寒,枸杞子滋補肝腎,故此食療方有助治療因腎陽虛衰引起的畏寒肢冷、腰疼、腰膝痠軟、倦怠,甚至性慾低下、陽痿等。讀者可參考飲用,但若有喉痛、喉乾、大便乾燥等「陰虛火旺」癥狀者,則不宜食用,免加重癥狀。
鯉魚產卵量大是其特點,鯉魚在產卵期間,雌魚在水草間產卵,會引來多條雄魚共同追逐雌魚,并在其所產的卵上灑精液,成年雌鯉魚每次可產二十至三十萬個卵,故筆者認為,雄鯉魚的「精囊腺」有壯陽、防治「腎陽虛」、陽痿的功效。此外,民間亦有用雄鯉魚的「精囊腺」直接煎雞蛋來吃,方法:將雞蛋去殼后,和鯉魚的「精囊腺」拌勻,再加姜絲(切短幼)和鹽,放入鑊中煎炒至熟,即可食用。
作者磚研宮廷秘方
研究助理:文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