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患過不同程度的筋肌關節痛癥,尤其是頸膊痛、腰痛,肌肉僵硬。適當的按摩有助掃走疲勞,有助紓緩肌肉痠痛,但按摩時要留意手勢、時間和次數等,以免因方法不正確而引致受傷或令病情惡化,甚至出現關節創傷、手腳麻痹或癱瘓等嚴重后遺癥。
按摩主要是用在軟組織如肌肉、韌帶等。藉此放鬆肌肉或減少組織粘黏而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同時按摩也能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令肌肉入面的乳酸排走,減少身體的疲累感。從而達到減低痛楚,促進受傷關節或肌肉的痊癒、去除瘀腫、消除肌肉疲勞及加速組織的復原。什么是乳酸?乳酸是身體肌肉過累時產生的代謝物,如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肩頸肌肉正因長時間處于緊張繃緊狀態,令乳酸形成。若乳酸在肌肉積聚得久,它其酸性就會損害肌肉,令肌肉變得繃緊。
按摩前須留意以下事項,不宜過飽、過餓、劇烈運動、喝酒。飯前、飯后30 分鐘內不應做按摩,否則可能會引起嘔吐、惡心、消化不良等現象。按摩時,如患者感覺疼痛加劇、肌肉紅腫、活動能力減少和手或腳麻痹,這可能是按摩受傷的警號。不適當的按摩對骨骼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故此骨骼有結構性問題的人士,接受按摩時要特別小心。
以常見的骨質疏鬆癥為例,由于本身骨骼已出現脆弱的問題,再承受外來的撞擊,或會造成斷骨的機會。同時,骨折、骨刺患者亦應避免在患處或附近處按壓,特別是有骨刺的位置,按摩的力度足以刺激骨刺附近的軟組織,令炎癥加劇。另外,因「拗柴」、扭傷頸造成的急性炎癥亦不宜按摩,特別是受傷的急性發炎初期 (即首24至72小時),否則愈按只會愈腫脹,令炎癥加劇。下次會介紹坊間常用的按摩用品。
文:何應暉脊醫
作者為注冊脊醫
隔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