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自小家裏很窮,所以從小便努力讀書,希望可以出人頭地。長大后,她亦如愿成為磚業人士,生活質素亦大大改善。ABC令她需要犧牲的,就是與家人相聚的時間。由于工作時間很長,有時一個月都未必有一次與家人吃飯的機會。相比小時候全家每天都開心吃飯、與兄弟吵吵鬧鬧的過日子,那個時候快樂的感覺反而更加強烈。
一直到今天,多數人都會認為快樂來自于金錢、房子、車子、漂亮的外表,抑或是稿人一等的優越感,但是事實,真正的快樂是否與擁有物質的關係是如此密切呢?原來人們得到想要的東西,很多時候不一定感到愉快。物質和外表的成功,有時反而會導致成功者產生了羞愧、憤怒等消極情緒,有時亦會出現頭痛、胃痛、無精打采等焦慮癥病徵。對錢和虛榮的追求,還有可能引發盲目的比較,從而導致不滿足和嫉妒。
相反,某大學心理學家曾指出:真正讓你人生快樂的事是個人成長、友好的人際關係、及對社區的貢獻。因為他們較為容易感受到更深的幸福感、更多積極的感覺,與他人有更多的交往及更少的壓力感。
過往的科學研究數據亦指出,我們快樂的程度,實際上就在于人際關係的好壞。幸福的感覺主要依賴滿足一個人對自主權、能力和人際關係的基本心理需要。內在目標如「擁有長久、深厚的人際關係」、「幫助他人改善生活狀態」等,能夠讓人更快樂,是因為它們滿足了這些根本的需要。相反,對財富和虛榮的追求,對滿足這些深層的人性需要沒有太大作用。
所以,良好的人際關係,ABC是讓自己快樂起來的一劑良藥,有時甚至比健康還要寶貴。然而諷刺的是,現今社會,多數人卻情愿犧牲社交關係的時間,來換取一些不會使他們快樂的東西,比如金錢和房子。可以的話,請多提醒自己及身邊的人,盡量多結交那些和你有共同愛好及想法的朋友吧,無論是一起打球跑步、或者遠足、或者飲茶聊天,都可以讓你過得更快樂。
文:關家力醫生
作者為精神科磚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