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由股骨、脛骨及髕骨構成;膝關節內每塊骨都被一層軟骨包圍著,以達致避震及潤滑作用。隨著我們年紀增長,軟骨內的水分會減少,彈性亦會減弱;而對于肥胖、患糖尿病、時常操勞等人士,他們膝蓋退化的速度更會加快。軟骨的再生能力可以說是接近零,當其磨蝕,膝蓋便會出現骨頭磨骨頭情況,導致關節炎,這是其中一個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
膝關節炎一般病徵包括膝蓋痛,部分病人會發現這與天氣轉變有關,如將近下雨,痛楚便會出現;膝蓋當屈曲及伸直時會發出雜聲,而周邊肌肉會出現萎縮的情況;膝關節紅腫及僵緊,因而限制了病人的日常活動;大部分患者的下肢會有內翻的情況,情況嚴重者甚至會變形。
膝關節炎病人接受X光檢查時,會發現其膝關節空間因軟骨磨蝕而變窄,而接近關節的骨為了適應增加的壓力,會變硬、呈現囊腫及生長骨刺。因此,治療對于改善膝關節炎及阻止其惡化十分重要。一般保守治療包括適當地減輕體重,以減低膝蓋的負荷;穿著合適而有軟墊的鞋,以增加吸震能力,同時避免穿著硬底或稿跟鞋;接受物理治療,以避免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緊;服食消炎藥或葡萄糖胺;保持活躍,定時進行運動如游泳等。而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可在膝蓋注射透明質酸或類固醇。
如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可考慮接受手術,適合老年人進行的手術方案有兩個,包括微創關節鏡,過程是于膝蓋開兩個小孔,利用內窺鏡及微創儀器將發炎的組織清創;大部分病人于手術后可即日出院及走動。另一種手術是膝關節置換,即將整個膝蓋更換為人工骱,這對減輕痛楚、增加活動幅度的成功率超過九成。
在此建議各膝關節炎老年患者,應先與骨科醫生了解自己的狀況,評估各治療方法的利弊,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文:霍偉明醫生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
荃灣骨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