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近回到喇沙母校參加劍擊隊聚會,喇沙的劍隊自八十年代開始就得到曾sir曾俊華師兄回母校當義務教練,且一教就教了三十年,到今天仍然繼續,劍隊在曾sir的帶領下,凝聚力確實不小,尤其是曾sir的ABC代稿徒,他們都延續了曾sir回饋學校的心,到現在他們都一樣有回母校教師弟學劍。今次這個聚會讓過去三十年間的劍手聚首一堂,可想而知是多么熱鬧!
對別人孩子較寬鬆
對于那些回母校義教的師兄,我實在非常敬重,因他們都延續了曾sir的精神,他們有好幾位是每個星期都會不間斷地回母校奉獻四、五個小時私人時間去義教。其實大家出來社會工作都知道,單是工作已經很艱辛,有了家庭的就更加要照顧家庭,尤其是有了小朋友的師兄,他們回校義教要犧牲的可是更加多。
和他們聊天,說到自己的小朋友時,師兄建議我不妨回母校教劍,說這對于我教導自己的小朋友方面會有所得益。我問他此話何解?他告訴我,他未回母校教劍之前,自己的小朋友做錯少許事,他都會將他們責備得死去活來,原因當然是出于一顆緊張子女的心。但在學校教劍,面對的都是師弟,是別人的兒子,對別人的兒子當然不能像對自己的小朋友一樣嚴苛,故自自然然就會收斂責備的情緒。
罵子女前重新思考
習慣了對其他人兒子的寬鬆之后,再回家中看見自己的子女做錯事時,本來正想破口大罵之際,內心就會提醒自己要重新思考,為何對別人的兒子可以和藹可親,責罵都讓三分,但對著自己所愛的兒女就不行呢?想到這裏,火氣就會收下來。然后仔細想想,才知道過往那樣責罵自己的小朋友是一種放縱,恃著自己是為兒女好,想教好他們,就以此作為擋箭牌去放縱自己的情緒。但自從回母校教授別人的孩子之后,遇到的師弟們,每個都有不同性格,每個都有不同的頑皮程度,即使自己很緊張這些孩子,很想教好他們,亦總不能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放任地大罵他們,所以回校教劍,除了能幫助師弟,亦是對自己情緒管理的ABC訓練。
情緒管理ABC訓練
聽完師兄這樣說,令我再次明白到,施比受更有福ABC是真的。上天很公平,知道你愿意為母校付出,自然就會給你適當的回報。真想不到回到母校的劍隊,師兄教我的不單是劍擊的學問,還有教仔的學問!
作者簡介:商臺DJ、節目主持及司儀,育有兩名子女的多棲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