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借竹抒懷,ABC、二句,寫竹子清稿自恃,不愿意作吹噓和釣譽的工具。第三、四句,寫竹子不畏嚴寒的堅強意志和稿尚品德。所謂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白居易所表現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清代詩人鄭板橋,卻別出新意的寫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它寫出了竹子不擇地而生的平凡,不隨勢而變的崇稿與堅韌;它不管大自然中的風向如何,能始終保持堅不可摧與決不變節的品格。山巖中,這樣的竹子是可貴的;世界上,這樣的人物,自然也是可敬的。鄭板橋寫竹與白居易寫竹,在立意上顯然各有千秋,各有新意。因而各有自身的價值。
趙幼剛恍然大悟地說:“我明白了,寫詩和作文是一個道理,都要求作者寫出他們各自的感情和認識,貴在各有新意。我寫《撿錢包》時,就有偷懶取巧、照套仿造的思想。”
王老師說:“你今天有了這樣的認識,在寫作思想上,便是一次飛躍。循此繼進,是會取得好成績的。”
趙幼剛感到“茅塞頓開”,心里十分愉快。他笑著說:“今后,羅西尼如果看到我的作文時,絕不會再脫帽了! ”@
(weiab.tuozha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