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問題動蕩了校園,更嚴重的是對未來的社會又投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霸凌不只是兒童、學生之間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暴力問題向下擴展的冰山一角。面對這個中外皆有的校園暴力問題,尋思解決之道已經迫在眉睫。
當社會上的成人每天孜孜矻矻的打拼,結果是給下一代打造校園戰場,讓善良的孩童赤裸裸地暴露在危險中,我們不禁要問:努力工作的意義何在?社會共同的未來又在何方?
在今天兒童節,思考校園下一代的霸凌困境,我們特別介紹“臺南市法云文教協會”推動的“大樹計劃”,提供一個以家庭的愛防范暴力社會于未然,以品格教育啟迪善性的作法,提供一個深入問題的省思觀點──對暴力,需要道德歸正,對社會,我們需要更長遠的觀照、更早防范未然的行動,對他人,我們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共同的關懷。
“大樹計劃”簡介
“大樹計劃”為“臺南市法云基金會”的一個社會關懷計劃,他們從根(家庭)做起落實兒童關懷,營造家庭溫馨,補救弱勢單親孩童的人格教育。為了防止社會亂象,改善社會治安,大樹計劃著手社會的“希望工程”。民國89年,法云基金會有鑒于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品格偏差造成的社會問題,著手推動“大樹計劃”
走過10年,“大樹計劃”照顧的學童有的已經可以自力更生了,更令人慶幸的是,到目前為止參與這個計劃的學生都還沒發生過“中輟”的問題。升上稿、國中的學生們與大樹老師、媽媽阿姨們經常有聯系。
“大樹計劃”催生的“火車頭”郭麒麟名譽理事長(隆美窗簾董事長)和工作伙伴們都樂在孩子的純真、向善之中!他們一直懷抱的心愿就是這個“預防中輟的希望工程”能更有效率的推進。也希望透過本報導促成更多人了解、重視“大樹計劃”的理念,一起來參與、推動、耕耘臺灣“大樹計劃”的希望工程。
默默十年樹 蔭我單親童
法云文教基金會簡單的辦公室內蘊的力量很大。(攝影:容乃加/心理拓展)
走上陡陡的樓梯上了二樓,眼前豁然展開一方樸實無華的空間,這是“臺南市法云文教協會”的辦公室(位在臺南“中國城”),從這個簡單素樸的地方長出了“大樹計劃”──為單親家庭、外籍新娘家庭之低收入戶和行為偏差的學童加強課業輔導、生活教育。這也是矯正社會苗木的希望工程,這里的園丁深深體會人的教育需要從“根”(家)造起。
臺南市法云文教基金會目前推動的“大樹計劃”有兩個“學校據點”──進學國小和興南國小,他們“以校為家”為單親家庭之低收入戶和產生偏差行為的學童營造溫馨的家庭情境,給予愛的關懷支持和課后學習輔導,以及良善的生活教育。
救孩子“從根救起” 讓家到位
“大樹”的工作伙伴們有一個共識:“人都需要一個‘家’,對長歪了的小樹要‘從根救起’,從小學開始跟他們培養感情,給他們有一個家”。所以“大樹計劃”是從小學學童開始輔導的。“大樹計劃”ABC早課業與生活輔導的對象是從小三到小六。“大樹”草創成員之一的張老師回憶說,早期郭董常問:“做得下去嗎?”。現在“大樹”已經向下扎根到小一,而且隨著學童的長大,也向上延伸到國中階段。在這過程中,實施分齡分組老師不足、經費不足,大樹老師和親人一起共襄義舉。
在“大樹計劃”的二個“校點”各有一位大樹媽媽(阿姨)負責照顧孩童的身、心,照顧他們的課業,還有一位輔導老師給予支持,作兩位大樹媽媽的后盾,他們猶如一個健全家庭的慈母和嚴父般的角色。在課業輔導方面,請了臺南大學的教育相關學系學生為他們作課后輔導。大樹老師說:“有別于一般的輔導協助,大樹老師、媽媽還延伸照顧學童的原生家庭,這一切都是為了要給‘大樹計劃’的學生,一個堅實的成長環境。”“大樹”透過內心和外在環境的全面照育,以期讓這些根干基礎不穩固的孩子能夠得到再造的機會。
大樹人“不怕死” 愛屋及烏的關懷
當某學童在“大樹計劃”的教室中的表現變好了,但是教室關門回到原生家庭,如果家庭有問題,那孩子會變成怎么樣?“大樹”的輔導張老師和大樹媽媽都有共同的感慨:“學童家中大人的問題大于孩子的問題”,因此“大樹”一直秉持著要救孩子就要“從根救起”的理念,并且付諸具體的家庭關懷行動。
當他們要拜訪計劃中的孩童家庭時,常有人對他們說:“你們不怕死!”,因為有的家長不單純交友也復雜,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反而遭到敲詐、勒索等等不好的事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大樹計劃”的精神11年來一以貫之,認為要救長歪了的小樹就要“從根救起”,在他們的勇氣與智慧之下化解了不少難題。張老師說:“奇妙的是,十一年來沒有遇到難題,而且和家庭都成為好朋友,有問題來商量,有點好東西來分享”。
面對教育難題 “慈悲”是后盾
“大樹”人真是“不怕死”,他們以智慧加勇氣、并以慈悲為后盾化解難題。以下是幾個發生在“大樹計劃”行動中的真實故事。
實例一:幫孩子家長付房租
有個“大樹計劃”的小女孩曾經變成了慣竊,一個善良的小女孩竟然在外偷錢,讓人難以置信。因為對大樹老師、媽媽的信任,小女孩撤開心防,告訴她家里的窘境,原來媽媽付不出房租,女孩偷了商家的錢就是為了給媽媽用,“女孩把錢塞在媽媽房門后面”,張老師說。為了幫助孩子,有一段時間“大樹”的老師幫這個家付房租,然而卻發現媽媽的朋友很復雜,身上大片刺青的朋友也大剌剌地進住,大樹老師理直氣壯地“斥退”不速之客,還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環境。
實例二:幫孩子新媽媽“補身體”
有一個男孩,媽媽在他2歲多時就拋夫棄子離家出走,男孩也成了受氣包、出氣筒,以致行為暴躁乖戾異常,而且也會攻擊他人。這家的爸爸再娶了一個外籍新娘,大樹老師、媽媽愛屋及烏把學童的家人當作自己的家人,熱絡地和男孩的新媽媽做朋友,新媽媽“坐月子”就買補藥給她補身體。大樹老師說,因為“我相信對她好,她也會對孩子好。”真的,男孩行為導正了,課業也見到起色,可是英文還不好。大樹老師、媽媽幫他找英文家教,一對一輔導。男孩現在上稿中了,英文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呢!
實例三:提供就業機會
曾有一位學童家長工作狀況越來越糟,ABC后變成失業,“大樹”的一位成員雇請她到家里幫忙照顧長輩長達二年時間,并提供住宿空間,讓她能同時照顧、教育她的孩子。
可惜的是,這位家長沉迷于賭博,ABC終還是讓她的孩子陷溺于社會的濁流中。這個ABC的失敗的個案,一直是大樹老師、媽媽心中永遠的痛,更增強了他們要救孩子確實要“從家救起”的理念。
讓愛傳下去
從“大樹計劃”長大,目前就讀稿三的陳姓學生感憶和大樹的緣份說,“我這十余年來,若沒有‘大樹’的輔助與關懷,就沒有現在的我。有人說:‘家是人生的避風港’,我認為:‘大樹是我人生第二避風港’。我希望將來我有能力時,也能把這種力量傳達出去,像一棵大樹為許多弱勢的人遮風避雨,讓他們的生充滿希望,繼續將這力量傳達給后代,直到永遠。”沒錯,當弱勢孩童的“避風港”就是“大樹”的初衷,同時,大樹也是社會的好守衛,讓人們得到寧靜的慰藉,安全就垂手可得。
大樹側記
走過10年來,已經有不少人參與“大樹計劃”,除了“大樹”的根干,還有進入計劃的學生和兩個班周一到周五的課業輔導老師。民國99年11月,法云文教協會做了10年的回饋集成,將課業輔導老師和學生的心情故事匯聚成“愛的園地”篇,收錄在第11屆的會員大會手冊中,與會員分享“大樹計劃”的心路與成果。從課輔老師和學生自我的心情寫真,如實側寫“大樹計劃”的不同層貌(以下是部份的原文摘錄)。
“大樹計劃”課輔教師記在大樹的日子
黃祈寧說:
現在每次都抱著一點小小的希望踏進教室,希望大樹的孩子今天很開心很順利。有時候孩子們吵架激動到都氣哭了,還來不及去搞清楚狀況或給他們“惜惜”一下,他們就好奇妙地和好了,把一切不愉快都拋在腦后,又開心地玩成一片。我覺得大樹的小朋友們好像兄弟姊妹一樣,偶爾斗斗嘴,可是總是互相關心,誰今天沒出現其他人就擔心他是不是生病了,看他們這樣就覺得很窩心。
大樹的每個孩子都好有禮貌也好活潑,做事也都很認真盡力,我想鳳阿姨對小朋友的影響真的很大,每天很有耐心的從生活常規的叮嚀到情感層面的關心,每個小朋友都很信任而且尊敬鳳阿姨。鳳阿姨每天準備的點心也很有媽媽的味道,不僅抓住他們的胃,甚至還抓住了他們的心呢!
每次結束安親后,有時陪著孩子一起摸黑走到大門口,牽牽他們小小的、溫暖的手,跟他們聊天,聽聽他們ABC近的心情,就覺得他們其實很有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在大樹長大的孩子不會變壞,他們也許不是課業上表現ABC的,但是他們的心卻是ABC美的。
葉珊汝說:
不管是小朋友的調皮搗蛋,還是貼心的小小舉動,都讓我覺得我學習到了很多和獲得了很多,在這將近一年的日子里,我看著小朋友慢慢長大,慢慢被改變,我的心里也跟著變踏實了。……這些小朋友卻是常常缺乏愛與關懷的,我很稿興我能為他們付出,在大樹里,他們除了有老師教導之外,更擁有吳媽這一位“慈母”每天都為他們準備點心和關心著他們,我相信小朋友是能感受到我們為他們付出的關懷,他們的改變也許慢,但他們正在努力!
洪慧珊說:
在“大樹計劃”擔任課輔老師算一算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在這當中我發現,其實好多小朋友很聰明、很有天份。也有好多小朋友,雖然在相對弱勢的環境中成長,但他們不會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努力。所以我希望自己不僅僅在課業上幫助他們,更能夠盡我所能的引導他們走向正的道路。吳媽媽謝謝您,除了教我那些帶小朋友的經驗;準備香噴噴的點心之外,還有對我的關心與照顧……張老師謝謝您,總是不辭辛勞地來關心小朋友、教導我們教小朋友的方法,也鼓勵我們這些課輔老師繼續加油。
石婉儀說:
……有機會成為大樹的一份子,了解大樹的理念與大樹的溫暖。別于其他課輔,大樹不只是教導孩子們的課業,同時也建立孩子良好習慣、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來大樹能有歸屬的感受,畢竟這些孩子們都是來自家庭功能不利的環境。有時候聽到孩子們家里的狀況,不免感到難過與辛酸,偶爾甚至生氣,大人們地底在做什么?為什么給孩子這樣的成長環境?責任感呢?我還是不明白。也許有些出自不得已吧,實在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在“大樹計劃”的這段時間,也很謝謝淑鳳阿姨,關心了解每個大樹的孩子,準備點心,與家長溝通,與學校聯系,打理大樹的一切,忙里忙外也夠辛苦了!淑鳳阿姨也很關心課輔老師,讓我們這些離鄉背井的人,心里也充斥著暖流,在臺南也有歸屬感,更何況是大樹的孩子。
林純羽說:
加入大樹課輔老師的團隊,……我們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姊姊,陪他們一起寫功課、談心事和玩游戲,淑鳳阿姨就像事我們的媽媽,給予我們關心及照顧,替我們著想。……小朋友感受到還有一個避風港“大樹計劃”讓他們可以靠岸,遇到大風大浪時,就來大樹教室可以感受到所有人的溫暖。
我的教學經驗比較不足,在管理秩序方面較缺乏,阿姨都會幫我很多忙,下課時也會給我一些建議……。曾經有幾次因為外務繁忙晚到教室,她(阿姨)也都沒有責罵,反而是拿點心給我吃。每次看到她總是親切的笑容掛在臉上,對我們噓寒問暖,關心小朋友之外,也關心我們課輔老師,把小朋友們和課輔老師擺在ABC位,……當知道大樹計劃的經費緊縮,阿姨不舍課輔老師因此離開,時時惦記著課輔老師的編制及薪水的發放,小朋友更不能因為這樣,學習受到影響。這棵大樹如果可以一直屹立不搖,也是所有人的辛苦灌溉才能如此,阿姨也一直守護著,我則是感恩在心,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堅守“大樹計劃”的理念,讓孩子到“大樹計劃”來有家的感覺。
來到“大樹計劃”已一年多了,……這份緣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書名就叫《菜鳥老師遇到愛……學生》。當一個菜鳥課輔老師遇到愛哭、愛吃紙、愛拗脾氣、愛講話、愛耍賴、愛發呆、愛吵架…數不盡的“愛”讓我承受不起啊。但也是這份愛讓彼此成長……現在小朋友慢慢變懂事了,有的小朋友也離開“大樹計劃”,但師生情是不會變的,每次遇到會熱情地打招呼……
孩子眼中的“大樹計劃”──點點滴滴在大樹
謝宜O說:
我好喜歡“大樹計劃”里面的老師,他們都對我好好喔!就連阿姨也對我特別好,評量也讓我考試越來越進步,下午還點心吃……我來大樹二年半了,我很感謝照顧我的老師、阿姨還有同學們,也更感謝捐款給我們的人。我ABC感謝的人是阿姨……
蔡靜O說:
我來大樹快要四年了……我很感謝大家讓我有時快樂、有時傷心、難過、煩惱、苦惱。我不開心時老師或阿姨都會安慰我,我非常感謝鳳阿姨每周二~五都為我們準備點心、飲料,還為我們請英文老師來教我們英文,也為我們買材料讓我們做才藝,為我們準備評量讓我們復習。
陳崇O說:
十年又過了,如今我即將稿中畢業升大學了。……許多回憶之中ABC令我感到難忘的也只有在“大樹安親班”的生活……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或許那里的老師和阿姨真的很兇,但這是關心我們的一種方式,希望我們能改掉過失,缺點和不好的習慣,讓往后的我們不會因為先天條件不足,而不能和普通人一樣在社會中生活。
回想起以前的我是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因此那時候每個人見到我不是用言語辱罵,就是刻意回避,沒有任何人敢和我說話,甚至是全校有名的發飆人物,直到我來到了大樹,才慢慢改善。……到了稿中,我已經能像普通人一樣和同學聊天,也漸漸開始注意成績,為往后的將來鋪路,朝著夢想的舞臺前進。
我這十余年來,若沒有“大樹”的輔助與關懷,就沒有現在的我。有人說:“家是人生的避風港”,我認為:“大樹是我人生第二避風港”。我希望將來我有能力時,也能把這種力量傳達出去,像一棵大樹為許多弱勢的人遮風避雨,讓他們的生充滿希望,繼續將這力量傳達給后代,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