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認為:“人們在談話的時候,ABC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在判斷或處理事務時,ABC能發揮由讀書所獲得的能力,讀書使人淵博,讀書能夠陶冶個性,并且鏟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礙。”在在都顯示出閱讀不是遙不可及,它是真正落實在生活當中,與我們密不可分且息息相關的。
陶冶心靈與移風易俗
近年來,政府單位與民間組織團體越來越體認閱讀的重要性,陸陸續續推動許多閱讀心得比賽與晨讀活動,同時,《心理拓展時報》也舉辦“品德教育融入讀報教學研習”活動,并配合學校課程指導學生讀報、剪報、記錄心得。
另外,國中基測國文試題,也由字音、字形的記憶與注釋的背誦,轉為對文章的賞析能力與意涵的體會,足以證明閱讀對于心靈陶冶與移風易俗的功能是不容小覷的,而閱讀能力的養成更是刻不容緩。
房子沒書等于沒窗戶
然而閱讀應該是一種習慣,凡人從出生開始都一定要吃飯、睡覺、洗澡,這是每天必做的三件事,時間到了就要吃飯、睡覺,沒有洗澡就覺得怪怪的。如果從我們一出生開始就有人幫我們陪養閱讀習慣──剛出生雖然自己不能讀,但可以由別人讀給我們聽,那么就會像吃飯、睡覺、洗澡一樣,一天不做就感到渾身不對勁。自動自發、心甘情愿且愉悅的閱讀,這將會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是不是從現在開始我們都可以這樣做。
雖然目前正值寒假期間,閱讀卻是從來不放假。寒假時候一樣要閱讀,打開一本書就如同打開一個世界,摩爾有云:“一間沒有書的房子,有如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肯定閱讀是教育的靈魂,時時閱讀時時都在成長。
是嚴肅也是輕松的事
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閱讀也可以活潑我們的思維,涵養我們的人格,安定我們的情緒,甚至增加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一定是嚴肅的,它也可以是輕松的,所以尼采說:“讀書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
分階段熟讀各種好書
不同的能力、不同的階段可以閱讀不同的書籍,朱熹強調:“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選擇優良且適合的讀物是必要的,閱讀是多元化的,不同層面帶來不同的思考,即使漫畫類的優良讀物也是相當值得與鼓勵的。
閱讀帶來的好處與力量,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透過閱讀會發現人類的渺小、世界的遼闊;經由閱讀會變得更謙卑、更飽滿;而且閱讀也可以為我們帶來豐富的人生、慈悲的力量。就讓閱讀根深柢固的散播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的身上,伸張它那無形且巨大的力量,消弭校園里、社會上的暴戾之氣,招徠和諧、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