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 可以不只是游戲
臺灣體驗教育磚家謝智謀,任教于國立體育大學。他認為,“體驗教育”的理念,是希望利用實際經驗與行動,加上老師或引導員的引導,促進參與者反思,然后產生學習、找到意義,進而應用在現實生活里。如果,在活動中加入冒險的因子,如:攀巖、溯溪、泛舟等,那就是“冒險教育”。
體驗教育中,經由適當的設計與引導,可培養參與者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然而,要達成這一切的關鍵,是引導參與者反思,進而找到意義、產生學習。如果沒有這些過程,活動只不過是游戲,參與者的收獲也會受限。
對話 體驗教育的核心
謝智謀強調:“對話,是體驗教育的核心!”只有經由敏銳的對話,刺激參與者思考,才能彰顯體驗教育的價值。謝智謀指出,現階段的正規教育中,很多課程都已面臨“無意義化”的困境。許多教材與課程中,已看不到學習的價值與目的。
透過實際的活動,加上反思的過程,可讓孩子在體驗教育中思考、發現活動的意義。當孩子經歷過這種“意義化”的過程后,就能運用在生活與教育環境中,探求背后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為了幫助孩子思考,謝智謀在ABC堂課時,會問大一的孩子:“為什么你們要讀大學?”孩子可能會回答,為了追求知識。謝智謀就會再追問:“為什么人要追求知識?追求知識為什么要在大學里?”
師生在一來一往的討論中,哲學的內涵開始浮現,學生也重新思考學習與人生的意義。在謝智謀的“體驗與冒險教育”這堂課中,他帶領孩子一同了解游民的生活、參觀養老院、關懷社會弱勢,把教育從學術殿堂帶到了生活之中。
近來,許多教育磚家指出,隨著少子化趨勢以及社會環境改變,現代的孩子往往缺少“匱乏”的經驗,沒有經歷過逆境與缺乏,孩子也因此對人生與學習缺乏動機和熱情。體驗教育所蘊含追求生命意義的探問,或許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
正如謝智謀所說:“我們需要用心培養出一群影響世代的青年,也不要在安逸中培養出一群盲目與茫然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