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像話嗎?連烏龜也喜歡,簡直神經病嘛!真搞不懂她腦子里想些什么?叫她以后轉世成烏龜算了,成天跟孩子在一起,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教的,怎會把她教成這副德行?”
我相信你一聽就知道,我老爸多沒有水準,居然把“我的偶像”說成一文不值的烏龜。忍者龜到底有幾只,他搞不好都不知道呢!哪只忍者龜有哪一種功夫,他當然就更摸不著頭緒了,哼!他哪有資格說我嘛!
一路處于挨打地位的老媽終于開腔了:“你怎么可以怪我呢?都是因為你成天花天酒地、應酬,也不稍微關心孩子,管教孩子,才會使她變成這模樣,還敢怪我!”
“要不要讓她去接受心理治療?”老爸的語氣轉緩了許多,但仍舊“言不及義”。
“好哇!但是哪家醫院有兒童心理門診呢?”
“臺北市婦幼醫院有兒童心智科、建國聯合診所、友緣基金會、臺大兒童心衛中心聽說都有吧!”
“不要再拖了,我看明天就帶她去好了,看看她到底得了什么心理毛?。 ?p> 天哪!原本我寄予厚望的媽媽,這下也沒了,原來她也很沒程度!
迷上忍者龜居然也不行,把我當精神病,我看他們才有病呢!如果喜歡忍者龜就算病,那么愛小叮當、米老鼠、唐老鴨、小象隊、草蜢隊的孩子,不是病得更嚴重!
我看他們才真的有病,得了一種“不了解孩子的狹心癥”。
他們怎么不說自己愛玩股票,愛聽某位歌星的歌,愛買某位作家的書,也是一種病呢?同樣的道理嘛!都不過是一種“偶像崇拜”羆了!沒有智慧的他們,還是鬼迷心竅的把我“抓”到兒童心理門診來,他們一再拷問心理醫生,請他為我開一帖良藥。
還好這位心理醫生稱得上心地善良,劈頭就告訴我老爸、老媽,說他們該好好讀點書了。哈!真是大快人心。成天嘮叨我不讀書,這后果總算也落到他們身上了。說實在的,他們自已都不讀書,怎么可以要求我呢?
其實,我爸媽還是有很多優點,比方說,他們就很信任磚家的話,心理醫生告訴他們,我愛忍者龜,就好像他們以前喜歡四郎、真平、或尪仔標里的人物一樣,是自然且正常的,只要年齡漸長之后,就會改變了。
其實我之所以喜歡忍者龜,一方面是每個小朋友都喜歡,不了解它就會變得“很落伍”,然后會被當成“不是同一國”的,你說我能不愛它嗎?
再說,忍者龜可以大方的睡,吃零食、花生醬、蘋果派,看漫畫,跳霹靂舞,這都是我夢寐以求的哩!它是我的心理替代者,叫我不愛它真的也難!
我是個有正義感的孩子,忍者龜也是正義的化身,英雄惜英雄,你說我有理由不喜歡他嗎?沒有,對不對?
更何況,它們個個武功蓋世,我也希望把除暴安良的工作,委托給它們。難道你們沒聽過,美國紐約在上演完“忍者龜”后,家征忍者龜精神的“下水道蓋”,短少了數萬個,可見我們小孩有多迷它。
其實,爸媽可以不用擔心的,當我年紀大到可以了解“現實”與“幻想”的區別,我就會一腳把忍者龜踢開的。但在這之前,還請爸媽能容許我的“烏龜”語錄,不要動不動就我們列為“短路”的人,阿們!
摘自:游乾桂所著《寶貝在說話》一書@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