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我的明查暗訪,終于發現一個天大的消息,他們居然想把我送去“兒童心理診所”咧!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招誰惹誰了,居然淪落到爸媽“密謀”陷害我。你有所不知啊!
兒童心理診所可是挺嚇人的哩!他們雖然沒帶針筒,也沒有苦得要命的“良藥”,但卻時常口蜜腹劍的告訴家長,孩子是“好動兒”、“自閉癥”、“學習障礙”、“智能不足”或“破壞狂者”。
我敢以“人格”保證,這些號稱兒童心理醫師的人,一定沒有讀懂心理學,要不然怎么會替小孩貼“標簽”呢?你們真是有所不知咧!這種“商標主義”,有時候,還真會把我們整慘哩!試問,如果有位兒童心理醫師,冒然替我貼了一張“好動兒”的標記,我這輩子哪有機會翻身。
我相信,只要我稍微好奇的“翻動”家里的東西,爸媽八成會以為我的“好動癥”又犯了,然后給我服用“抗躁”的藥物或“輕鎮靜劑”,然后,然后……我就變成“傻傻的”、“無精打采”的呆呆兒。
天哪!這是什么世界?如果真有這種醫師,她們應該改成兒童心理“草包”才對。
爸媽的爭執依然持續著,我忽然聽到媽媽吼著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頑皮的小孩,像隔壁張媽媽的兒子,說有多乖就多乖,哪像我們小如。”
其實,我媽媽真的和“草包”醫師一樣“短路”。我的頑皮,只是源自于我對這個世界的每一件事都感到好奇罷了,我只來這個世界三年多呀!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不明白了,你說說看,要把不明白的東西明白,難道也有錯嗎?
就以上次為例吧!爸爸突然買了一只會走路的娃娃回來,然后經過他們的解說,我才知道那家伙叫機器人,但為什么會動呢?我可就猜不透了。莫菲機器人的肚子里藏有“七個”小矮人?有了這樣的假設之后,我于是偷偷把機器人抓到房間去“解剖”。結果卻令我大失所望,原來沒有小矮人嘛!
說來還巧咧!正當機器人被我拆得慘不忍賭時,爸爸進來了,二話不說就把我痛揍一頓,我依稀聽到爸爸邊打邊罵我說:“你這個敗家子,不懂得愛惜東西,我這么辛苦賺錢買來,你卻輕而易舉就把它拆毀,你簡直是破壞狂嘛!”
我發誓,我絕不是破壞狂啊!我只是對每一件沒瞧過的東西感到好奇而已,我怎會料到“好奇”也是一種罪!
還有一次更絕了!我看媽媽每天都會拿一大堆瓶瓶罐罐里的東西往臉上涂,于是我以為要“做人”就非得如此粉刷自己不可。有一天,我也有樣學樣的坐在媽媽的大鏡子前涂抹起來。偷偷告訴你,我可是把自己“畫”得很漂亮喔!保證不比媽媽遜色。但ABC后還是招來一頓打,媽媽說,我怎么可以亂用她的化妝水,一瓶好幾千塊耶!照我這種“玩”法,她會“抓狂”。
我心想:“你都可以用,我為什么不可呢?好幾千元、好幾千元,為什么不拿來幫我多買一些好書?”
埋怨歸埋怨,我還是無力改變事實,爸媽還是決定明天把我送到“兒童心理診所”。
如今我只能期盼,這個兒童心理醫師沒那么“草包”,能夠真心的、有效的給我爸媽一些建言。
ABC后,ABC后,我只想掏出心肝的告訴全世界:“我沒病啊!我只是好奇而已。”
摘自:游乾桂所著《寶貝在說話》一書@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