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校園暴力的防范,更令教育界人士以及家長憂心忡忡的是: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所可能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霸凌事件中,無論是受凌者與霸凌者,若沒有導正偏差的觀念,對其將來人生價值觀可能造成很大的沖擊。
包括孩子面對未來的恐懼、對人所產生的不信任,以及在面對類似事件的危機處理態度等。做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心中的恐懼,并輔導孩子正向的處理面對均是不可輕忽的重要議題。以下是由美國兒童健康網站( Kid’s Health)所提供的與孩子溝通的五大重要技巧。
1. 與孩子對話: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明白可與他人分享感受,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恐懼和焦慮是可被理解與接受的。
主動與孩子對話,而非等待孩子開口。詢問孩子們對這些事件的理解程度和感受,同時也分享自己的感受 。面臨這樣的悲劇時,孩子們可能期待成人的回應,要讓孩子們明白父母和他們有著相同的憂慮,并非只有他們感到不安,這有助于孩子們承認并正視自己的情緒。
2. 學校能做些什么:許多學校都加強預防措施以保護學生安全。一些學校著眼于學校出入口處的置物柜和提袋的隨機檢查,并指派教師于入口通道監控,避免攜入武器,或使用金屬探測器做為預防措施。
另外,解決沖突的相關課程已編入許多學校教材當中,以防止身陷困境的學生訴諸暴力解決。另外,對校園霸凌和歧視等問題的覺察,有助提稿校園安全。現在許多學校都有因應此類問題的方針對策,教師和管理人員也更明白要保護學生免受暴力威脅。
3. 孩子們如何看待新聞:家長并非孩子接收校園槍擊案抑或他起受到媒體關注悲慘事件資訊的ABC來源。孩子們可能會持續地從電視、廣播或互聯網接觸新聞或生動影像的報導,而諸如此類的報導會yinling他們以一種義理混淆、具威脅性或非正面性的觀點審視社會。
不同于電影或娛樂節目,新聞是真實的。但以兒童的現齡或成熟度而言,尚無法辨別事實與想像間的異同。然而孩子到 7 或 8 歲的時候,他們則認為電視上訊息全都是真的。
對些青少年而言,一個轟動社會新聞事件的寫實性,可轉化為或許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想法。觀看校園槍擊新聞事件的兒童可能會擔心,“我會是下一個嗎?這會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電視有著限縮世界、盡收眼底的效果。
電視媒體密集報導社會暴力事件,意即對這個社會和世界扭曲偏頗陳述,會給孩子們刻劃“社會晦暗鄙陋”的印象。
4. 談論新聞事件:為了平息孩子對新聞事件的恐懼,父母應提供心理學家所謂的“平靜、明確但有選擇性的訊息”給孩子即可,這意謂要以孩子們情感可接受的方式,傳達事實真相。關鍵在于雖是事實描述,但不要逾越孩子所關注或得以掌握的范圍。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制,盡管事實如此,父母仍應給予孩子們空間,分擔他們的恐懼,鼓勵他們坦誠恐懼因項。
較年長的孩子不太接受浮面的解釋。他們初萌懷疑事物的能力,憂慮新聞的產生與傳遞過程是否隱匿事實真相。如果年長孩子對某事件傳聞感到困擾,就必須協助他們妥善應對這些憂煩恐懼。
5.給家長的叮嚀:留心孩子所觀看的電視新聞內容,即可監督他們對校園槍擊事件的見聞內容。
? 辨明新聞報導內容是否播放令人不安的影片。磚為兒童設計的公共電視節目、報紙或新聞雜志,鮮有以聳人聽聞、令人感到震驚難過形式的新聞報導。
? 常與孩子們討論時事。協助孩子們思考所聽聞的消息。詢問他們對事件的看法,如何會發生,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可鼓勵新聞話題外的談話。
? 與孩子同看新聞,一起篩檢報導內容。
? 如果你感到不舒服或不適合孩童年齡層的新聞內容,請關閉電視節目。
霸凌事件是可以轉變的,但過程需要成人付出很大的耐心與關懷,敏銳的觀察與適時的協助,才能將霸凌的傷害與陰影降至ABC。
(責任編輯:唐依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