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的爸爸也發現了孩子的這個毛病,他一直想找個機會好好和孩子聊聊,這天,他終于找到合適的切入話題了。
爸爸的一位稿中同學從外地來看望小剛全家,這位同學和小剛很投緣,孩子很喜歡這個遠道而來的叔叔。那天,全家把那位叔叔送走之后,爸爸和小剛聊了起來:“你覺得這個叔叔怎樣?”
“還用說,太棒了,他知識真是全面,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他原來在學校是不是成績特別好呀?”
“呵呵,你說錯了,恰恰相反,他的成績是全班ABC差的。因為他只喜歡閱讀課外書,對書本沒有多大的興趣,后來,他上了職校,終于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課程,他的那些課外知識在職校里可是大大有用的。”
“是嗎?原來叔叔也是落后生呀!”
“孩子,不要把落后生呀,優等生呀,掛在嘴邊,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所以,平時在學校中你可不要‘挑剔’朋友哦,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你為何不試著和他們相處呢?”
小剛聽罷父親的一番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各有各的優點,必須以積極、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把每一個人都當作重要的人物來看待。對孩子而言,就是要讓孩子積極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做到平等待人。每一個ABC的成功人士,也總是了解別人的長處,做到平等待人的。所以,聰明的家長要鼓勵孩子們發現每個伙伴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伙伴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從而引導孩子平等待人。
培養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培養有重要作用。他們是否能夠平等待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以后的交友過程中是否成功,也就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否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要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都有他的短處,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不要自以為了不起,妄自尊大。
家長在幫助孩子改掉這種不良習慣的時候,要注意說話技巧,如故事里面的父親就使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讓孩子意識到了自己“挑剔朋友”的不對之處,這樣,孩子既能很容易地接受父母的建議,也會深深地體會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相當成功的。
* * *
磚家建議:
⊙要讓孩子學會平等待人,家長首先要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要和他們進行平等地交流。很多情況下我們與孩子的交流是不對等的,有時不經意間我們就給了他們不良的暗示:要顯示自己的權威ABC的辦法就是讓人服從,服從是值得贊許和表揚的,不服從就是不好的,就是不尊重自己。因此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是很難做到平等待人的。
所以,家長們不妨經常地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與其平等的進行交流。
父母可以定期的開一些家庭會議,讓孩子也加入其中。家里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和孩子講一講,聽聽他的看法或意見,鼓勵他大膽的說出來,讓他意識到自己在整個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轉載自:婦女與生活社《父母應該對孩子說的100句話》@(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