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與兒童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現代兒童打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可能與電視等多媒體結下了不解之緣。盡管目前電視與電玩等對孩子的影響眾說紛紜,無可否認的是毫無設限的使用,會導致孩子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及個性乖戾等問題。
磚家指出:兒童看電視時間過長,視力與大腦均容易感到疲勞,并使孩子時時處于被動地接受狀態,難以體會真實的世界;甚至會難以體會到讀、寫、做等有益活動的樂趣而影響學業。學齡前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太多,不僅會妨礙他們玩耍,對培養孩子的想像、表達、交友、手腦協調等多方面的能力均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正確規范為良方
然而這并不代表所有的電視節目皆為“危禁品”。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安德森指出:“關鍵問題在于電視節目的內容和兒童的年齡。那些增強兒童感知能力的電視節目當然是有益的,但其他一些成年化的節目卻會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形成阻礙。應此2歲以下的兒童不應該看電視,2歲以上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應該超過2小時。電視的內容也應盡量以普遍級與教學導向為主。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必須幫孩子安排多種類的休閑活動,如:閱讀、與朋友玩耍及運動等,都能幫助協助培養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育學者表示:只要家長或教師能協助提供孩子“的電視內容”及培養“正確的收視習慣,便可避免電視對孩子造成心理或生理的不良影響,相反地,它還能成為一個孩子吸收新知的好管道。
磚家也提供十大要訣,讓孩子培養良好的看電視習慣:
一、不要讓孩子一整天沉溺在電視中。
二、在看電視的地方放置各式各樣的休閑物品,如:書籍、玩具、拼圖等以鼓勵孩子做些不同的休閑活動。
三、孩子房間里不要放電視。
四、與家人進餐時應關閉電視。
五、把看電視變成一種獎勵而非權利:建立孩子一定要完成家事或功課才能看電視的好觀念。
六、以身作則:家長也不要看太多電視。
七、陪孩子一起觀賞電視節目:一起觀賞電視節目除了可增加親子共處時間外,家長也可藉此過濾電視節目的優劣。
八、擬訂家庭電視時間表:跟家人討論看電視的時間并達成共識,將計劃表貼在如冰箱等顯眼處,如此一來,家庭成員可知道計劃表中節目結束后就該關電視,而非繼續漫無目的的轉臺浪費時間。
九、跟孩子討論電視內容,適度引導正確的觀念:電視節目播畢后,父母可抓緊機會詢問孩子對節目的看法,例如:“你覺得劇中的人打架是對的嗎?如果你碰到這種情形,你會怎么做?”或是“你覺得舞會中的人那樣的言行是否得體?哪里可以改進?”。如果劇中有弱勢的角色遭到岐視或不平等對待時,父母可乘機教導孩子,不可因人的不同處而嘲笑對方。
十、跟其他人交換看電視的政策:父母可跟鄰居、醫生或學校老師討論怎樣的電視節目對孩子才有教育性。
別輕忽游樂器與網路世界
游樂器與網路也是現代青少年沉迷的項目之一。電玩游戲中常出現暴力畫面及強烈的字眼,對身心都還在發育的孩子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家長除了同樣應注意使用的時間限制外,也應善用軟體娛樂協會新推出的分級制度。級數分別為兒童級(意指此節目是用于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之孩子)及成人級(意指此節目可能含有暴力或血腥畫面,只適合身心發展健全的成人)。
更謹慎的做法是先試玩該游戲,再決定是否適合孩童;并幫助孩子建立如何判斷游戲正當與否的能力,清楚讓孩子知道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差異。若發現孩子在玩某種游戲后行為變得有暴力傾向或個性變得偏激,便應即時處理并與孩子溝通。
父母多用心 孩子更安心
電視與電腦網路幾乎已成了家家必備的設備之一,因此要杜絕兒童使用并不明智。《美國教育快遞》指出:特定類型的電視節目能幫助兒童的語言發展,并且有益于他們吸收資訊與現代接軌。因此家長毋需限制熒幕娛樂,培養正確的觀念才是關鍵。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