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可能反應:一是負氣接受,這是一項挫折,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其二是繼續做出較大且不適當的動作抗爭,使父母屈服。此時父母若繼續拒絕,子女的抗爭有可能擴大動作,形成對抗局面。這時候,在任何抗爭階段之屈服,都會增強不良行為,使該抗爭行為日后繼續被使用,同時加大抗爭的動作。這種該拒絕與否兩難的局面,在親子、師生或其他人際關系都可能發生。
任何人其要求被拒絕其內心感受是挫折、失望、受辱、自我價值貶損。但是有時候因為對方要求不合理、無能力負擔所求,不得不拒絕要求時,能夠減少對對方的傷害,并且能夠堅定拒絕要求之兩全其美的方法,便是“是的、先生,但是”這一招。
這招的前半段“是的、先生”之含意是:認知、肯定、同意對方的要求是正確的、合理的。這樣的作法是要消除對方的挫折感。后半段則是簡短且肯定表明不能答應要求,不附加說明理由,以避免對方針對你的理由提出反駁,陷入無止境的辯論。下面的幾個例子說明其精神及用法:
例一:一位學生向老師提出要求當創業貸款的連帶保證人
學生:“老師我ABC近有一創業計劃,您幫我看看這個計劃如何?”
老師:“不錯這個計劃設想周密”
學生:“老師,這個計劃需要創業貸款,我找不到連帶保證人,您可否當我的保證人?”
老師:“哇!找不到連帶保證人,真可惜;可是我不能當你的保證人。”
學生:“老師,為什么?你不說我的創業計劃不錯嗎?”
老師:“是啊!你的創業計劃真的不錯,可是我不能當你的保證人。”
學生:“老師,我創業計劃一定會成功的。的”
老師:“我知道你的創業計劃一定會成功的。可是我不能當你的保證人。”
學生:“老師,我不會讓你賠錢的。”
老師:“我知道你不會讓我賠錢,可是我不能當你的保證人。”
學生:“老師,我一定會努力去干的。”
老師:“我知道你一定會努力去干的,可是我不能當你的保證人。”
學生:“好了,我知道了,謝謝你。”
這場事件就此結束。
例二:
學生:“老師,你要我們一個學期要交五篇報告,實在太多了。”
老師:“是啊,一個學期要交五篇報告,實在太多了。”
學生:“老師,可不可以交兩篇就好?”
老師:“這個主意不錯,但是學期末還是要交五篇報告。”
學生:“老師,我們不是只有選你的課而已。”
老師:“是阿!我知道你們不只選我的課而已,但是學期末還是要交五篇報告。”
學生:“老師我們一周要上四十節課,實在沒有時間寫作業。”
老師:“我知道:你們一周要上四十節課,實在沒有時間寫作業,但是學期末還是要交五篇報告。”
學生:“老師,你真是一點同理心、同情心都沒有!”
老師:“我同意我沒有一點同理心、同情心,但是學期末還是要交五篇報告。”
上述兩個例子中,拒絕的一方永遠肯定對方的意見,使不傷害對方;但是永遠重復拒絕的話,不做任何改變,表達永遠不變的心意,使對方知難而退,達成拒絕的目的。在人際溝通上,這個方法稱為“破唱片法”。因為“但是”之后的拒絕詞,永遠保持一致,不斷重復,有如播放破唱片時,永遠重復同一句話。
使用破唱片法時,要記得:在但是之后的拒絕詞,不可以加入拒絕的理由。因為只要你加入理由時,被拒絕的人便會針對你的理由,提出反駁。此時,你又必須為你的理由辯解。如此一來,雙方將陷入無止境的辯論中。
總結“是的先生,但是”這個句法共有三個使用時機:
1、當你要贊美兒童時千萬不要使用此句子。繼贊美之后的但是會否定前述的贊美。
2、當你的子女遭遇挫折時,要教導他使用“是的,但是”去否定既成的失敗。
3、當子女對你作無理要求時,要會用“是的,但是”,予以拒絕。
@*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