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孩子的習慣教育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父母的習慣”。到目前為止,我曾遇過無數個孩子與父母親,我在這些親子關系之中,發現到很有趣的事。
就像孩子養成習慣之后,會依照自己的習慣生活;父母親也是依照自己的習慣在過生活。有時候,在與父母見面之前,只要先看到孩子,多少都能想像父母的習慣。
會不斷成長的孩子,他的父母也都有“讓孩子成長的習慣”;一直沒有成長的孩子,通常父母也養成一些“對小孩不良的習慣”。
為了提稿孩子的能力,我們每天都費盡心思努力在教他們,可是,有時候仍會覺得無力,“正因為父母一直有這種習慣,這個小孩才沒辦法改變吧?!?p>我們身為指導者的人,或是父母、孩子等等,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到“養成對自己很好的習慣”,結果就能讓孩子有所成長。
不用功的孩子,父母會大聲斥責“去給我念書”
要一直對孩子耳提面命說著“你去念書”比較好,或者不要過度叮嚀比較好,這個問題一直處于爭議中。
不過,從實際經驗來看,用功的孩子通常父母都不會斥責“你去念書”這類的話。這時候,就會有人說:“那是因為孩子成績已經很好了,所以父母不用叫他去念書也可以啊”,其實并非如此。
孩子若是每天都被父母追著嘮叨:“你!給我去念書!”,對孩子而言,他們就會把“念書”這個字聯想到“被罵”、“自己很可憐”、“討厭又麻煩的事”等等,因此產生負面印象。如此一來,不斷被父母叨念時,就會愈來愈討厭念書了。
相反的,成績很好的孩子,對“念書”這個字不會有不好的印象。而且,不但不會讓孩子有不好的印象,很多孩子還有“讀書讓自己獲得稱贊”的錯覺。
與其用非常教條的方式說教,父母帶來的言語“印象”影響力更大。對那些成天會把“去念書”掛在嘴邊的父母而言,那是一種他們自身對孩子的期待??墒牵蚁M案改溉羰钦嫘南M⒆拥某煽兡苓M步,從今天開始,在家里請不要再對孩子大罵‘你給我去念書!’”
若是孩子對“念書”這個字已經留有非常強烈的負面印象,在他面前,父母就要試著用比較有趣或好笑的方式說:“我們來練習吧!”、“現在是受訓的時間啰!”“今天是訓練日”,對孩子而言,“練習”、“受訓”、“訓練”=好玩,要讓他們覺得很興奮,對學習產生錯覺。雖然實際上是要念書,但制造出這種錯覺很重要。
摘自:《父母習慣決定孩子成績》大好書屋提供@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