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小女兒都長得清秀端麗、嫻靜可人,唯獨二女兒體格短小、身材肥胖。學齡前,胖胖的女娃嬌憨可愛,非常討喜,是大家的開心果。不料,上學后,這個模樣,卻成了重大缺失,在同儕中顯得突兀、怪異而遭受排擠。從此,所有的發展即陷入了惡性循環中,小女孩因自卑而自我封閉,學習成績和人際關系每況愈下,與家人的相處也顯得格格不入。我做為母親的朋友,常見她憂心忡忡、苦惱不已。
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朋友多方積極努力地尋求突破,搜集資訊、求診就醫、參與活動,不放棄的決心與行動,讓情況漸漸地有了轉圜。這幾年來,每當她傾訴著個中的困難與心酸時,我總是深受感動而落淚,安慰與肯定,是做為朋友的我,可以給予的支持。
如今,雨過天晴,小女孩已從國中畢業,即將踏上她自己深感興趣的美容美發職校學習生涯。盡管,她體型變化不大,但是很明顯的,臉上多了開朗與自信,朋友也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日前,她語重心長的表示:“這些年來,關于教養孩子,我學習到的就是──接納與陪伴。”
一個平凡的母親,既無稿深的學問,也缺乏豐富的磚業,但是,在接納與陪伴的作用后,扭轉頹勢、化腐朽為神奇,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悲傷治療大師WilliamWorden在他的學說里強調“沒有人能杜絕悲傷,除非他沒有愛”。無怨無悔的母愛,創造了契機,也帶來了希望。
作家馬克倫在《天父的心》一書中提到:“當我的小兒子一身泥巴的從后院走來,我立刻抱起他,用花園里的水管替他沖洗干凈。我不喜歡的是泥巴,而不是我的兒子。”“貓頭鷹圖書館”的館長──李苑芳女士,長期與孩子一同工作,她在和大家分享“愛孩子的方法”時說道:“‘如實的接納’是包容,讓孩子深知自己的本質是被愛的;‘永遠的陪伴’是承諾,為孩子帶來堅定的安全感。”
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與真摯堅定的陪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大支撐,朋友母女倆,在這一門人生課程中,雖然未取得滿分,卻是足以過關了!而身處旁觀席的我,見證這一段歷程,也著實獲益匪淺,感謝能有這一番機緣,也感謝朋友的分享。◇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