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順心,求學也是這樣,但堅持與吃苦卻是不順遂中所必須學習的重要信念。我讀小學時,正值二次大戰(zhàn)末期,日軍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我家附近的糖廠和鐵路大橋是轟炸目標,美軍B29轟炸機天天都在我所居住的小鎮(zhèn)上空盤旋。3架一組的機群一出現(xiàn),刺耳的空襲警報就會響起,這時同學們就像驚慌的螞蟻般逃向校園中的大樹下。在大樹樹葉縫隙中,我望著B29轟炸機所丟下的炸彈,由小變大,ABC后落地造成天搖地動、火光四射的震耳欲聾,不久警報聲響起黑煙竄升,對我小小的心靈來說簡直就是世界末日般的可怕。
這時低年級的學生早就已經(jīng)疏散到更鄉(xiāng)下的煙樓上課,全班有2/3的同學都躲在家中不上學,于是我也向母親提出這樣的要求。守寡的母親小學畢業(yè)后受過幾年漢文教育。在那個村中女孩很少讀書的年代,母親獨排眾議讓我接受教育。聽到我的請求之后,她沉思了一會兒說:“戰(zhàn)爭不會一直打下去,但是讀書不能中斷,機會是不棲之禽,一旦中斷就不再有機會了。”聽完母親的話,我努力在空襲中完成學業(yè)。
那是一個物資缺乏的配給年代,家家都想盡辦法種東西以增加食物的來源,種地瓜、花生、樹薯因此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天種花生時,妹妹問母親,為什么要種花生,如果我們在空襲中全被炸死,那花生不就白種了嗎?母親望了望她回答,若沒死,我們吃什么?妹妹聽了默默地繼續(xù)種花生。
那時流傳著一個臺語順口溜:“疏開是疏開,菜籽落土是菜栽。”日語的疏散躲避空襲叫“疏開”,雖然躲避空襲但是田仍然要照種,再壞的日子都必須堅持過下去,未來才有希望。
廚工阿姨的孩子在求學上,遇到不習慣遠離父母,和不適應北部天氣的問題,但是人生就是挑戰(zhàn)的累積,唯有培養(yǎng)“堅持”的信念,才有過關的動力。但愿廚工阿姨在幫助孩子解決求學困難之余,能教導孩子學習忍耐和吃苦的精神,那將使他們一生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