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媽媽正如大多數家長一樣,希望我們成長為不受社會壓力、周圍環境影響的有主見的人。她不想我們被yinling到諺語中那座橋的邊沿。
正面的社會壓力
不過,社會壓力有時候也能起到正面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處在一個正面積極的群體的話。
對于我們的母親來說,教育有了新的挑戰。她不再用自己的影響來讓我們拒絕身邊的那些社會壓力,而是鼓勵我們多結交有益的朋友們。
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我們年少時,很容易就跟班上的差生成為好朋友,在放學后形影不離。在家時父母對我們的監管并不多,但他們擔心我們受到不良影響,并擔心著我們的安全。
結交正確的朋友
媽媽知道她管不了我們在校期間的交往、活動,如果簡單粗暴的阻止,只會招致反抗。不過她有辦法施加影響,媽媽開始拒絕搭載差生到家里玩。
這很微妙但確實有效。我們的媽媽用車接送孩子去課外活動俱樂部和其他朋友家,慢慢的孩子不再跟差生來往,而是結交了新的、更積極向上的朋友。
這就是她改變的策略。不久我們的媽媽就開始邀請新朋友來家里玩。媽媽會給每個人訂披薩吃,給大家租影碟來看,保證讓每個人都玩得很愉快。這的確有助于交朋友,不久媽媽就不用再擔心她的兒子跟什么人來往了。
加強正面影響
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們希望孩子能聽一個用歌聲傳達愛、和平和良好社會關系的歌手演唱,而不是一個歌唱暴力或毒品的歌手。這同樣適用于結交朋友。盡管你不能調查班上每個同學的背景和習慣,但是你可以通過加強正面引導從而影響他們選擇朋友的類型。
我們在一個年度“夏季領導能力學會”上看到這種情況,這是一個我們每年都參加并發言的會議。在那里,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社會公正問題并交流如何在學校及社區采取行動。這也是一個交朋友的好機會。
來自新漢姆夏爾的16歲的希拉斯-費斯車說他感到對社交活動感興趣的人不多。但在這個學會里,他找到了一群跟他一樣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朋友。他說,我們在思考同樣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聲望
同樣的事情重新定義了什么對年輕人來說才夠酷。摒棄了追逐名人的八卦新聞和流行時尚,參與學會的孩子們將聲望定義為知識,志愿服務和參與社會活動。這是家長們所樂于見到的社會影響力。
根據你談論的年輕人群體的不同,你會發現他們對什么是“酷”的看法有非常大的區別。你還會發現在有豐富社會信息的組織里有更多積極的定義。不管是與當地教堂聯系的群體也好,還是一個課后指導項目,都會有很多的促進積極社會影響的東西。
這樣看來,當其他人志愿清潔當地公園時,你能不讓孩子參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