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親子網站Kid’s Health提供了以下七個能協助父母與孩子相處的育兒法寶。
法寶一: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您的一舉一動,比任何事物對孩子的影響都大!
稱贊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獨立完成事情,讓他們感到有能力而堅強;相反地,責備、甚至批評孩子比不上其他人,會使孩子憂心喪志。
避免把語言當作武器刺激孩子,例如批評“你怎么這么笨!”或者是“你做的事比你弟弟還幼稚!”。這一類的話造成的傷害,就如同體罰一樣,甚至更嚴重。
說話前先想一想孩子的心情,更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他們犯錯時,告訴他們:“人都是在犯錯后,反省自我,成為更好的人?!弊屗麄冎?,即使壞行為你并不肯定,但你一樣關愛他們。
法寶二:拿放大鏡看優點:夸獎美德,比處罰、畏懼的力量更大!
教育孩子更有效的方式是“放大”孩子的好表現。像是“真棒!你自己主動折好被子呢?!被蚴恰拔野l現你和姊姊玩游戲的時候,非常有耐心喔。”這樣的鼓勵對孩子的好行為幫助很大,比責罵來的更有效果。
每天都找一件事夸獎他們,多擁抱和鼓勵,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法寶三:以身作則:孩子是藉由觀察父母,來學習待人處世的。
年幼的孩子藉由觀察自己的父母親,學習到如何待人接物,因此,將希望培養孩子的良好美德,如:尊重、友善、誠實、親切、寬容等,要從自身做起,讓孩子耳濡目染。
展現無私的行為,為他人付出不求報酬;表達感謝、給予別人鼓舞。而ABC重要的是,以自己所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法寶四:設下不變的行為準則:一個不變的準則,能夠建立信任。
設下準則的目地是為了使孩子明白您的期望。孩子有時候可能無法遵循您設的準則,但是,他們ABC需要那些規范,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一些家庭準則如:家庭作業寫完了之后才能夠看電視、不可以打架、不能辱罵別人、不能有意嘲弄別人等。您可以設立一個寬限的順序,像是先警告后,如果仍不遵守,那么孩子將面臨失去某些權利,如取消一些休閑娛樂的時間等。
但更常見的設定準則的問題是,父母親若不能堅守定下的規范,就不能期望孩子能遵循,畢竟“常常變換的準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法寶五:先溝通再作決定:凡事先討論,孩子更樂于接受結果。
如果孩子對達成期望感到困難,試著讓自己的期望清晰、易懂、易被接受。邀請孩子一起想出解決的方法;也可以提出幾個選項讓他選擇,并對ABC后的決定保持寬容、接納。
必要時也可以與孩子協商,通常,若孩子也參與整個討論過程,會更愿意去實踐父母對他的期許。
法寶六:挪出時間給孩子:許多細微的小事情,將可能永遠珍藏在孩子的記憶之中。
可以早起十分鐘,和孩子一起吃早餐;或者待會兒再洗碗,選擇在晚餐后和孩子一塊兒悠閑的散步聊天。試著每星期都創造一個“特別的夜晚”,和孩子共處,讓他們決定如何消磨時間;也可以尋找其他方式,關心孩子,像是在午餐盒上放張貼心的字條,或者放件小東西、小玩具。
如果孩子表達想要聊天、參與家庭活動的愿望時,父母親應盡可能一同參與。像是參加音樂會、玩游戲以及其他活動等,這能傳遞出對孩子的關心,并且也讓您更了解孩子,甚至能認識孩子的朋友們。
法寶七:保持彈性,樂意調整教育方式:如果您常感到失望,也許是該調整“過稿”的期望了。
孩子的環境也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如果您發現自己常疲于“規范”稚嫩的孩子,試著重新檢視周圍,改造一下,讓環境更“輕松”,讓孩子更少觸犯“準則”,如此一來,您和孩子都會更幸福。
當孩子改變時,父母也會漸漸必須改變教育他的方式。孩子長大后可能傾向于和朋友學習,而更少向父母學習。但是盡量在孩子漸漸長大、獨立時,持續給予建議、鼓勵及適當的規范,并且常善用機會聯系彼此的關系。
總之,要想成為成功的父母必須留心并理解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讓孩子獲得適當的關懷;如果父母能掌握這些關鍵因素,不僅能營造出更親密的親子關系,孩子也會更加快樂而充滿自信。
(責任編輯:唐依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