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MSN網(wǎng)站報導,柯曼博士(Paul Coleman)著有《如何向孩子訴說悲劇》(How to Say It to Your Child When Bad Things Happen)一書,關于如何向孩子傳遞這一類的可怕訊息,他提供了5點寶貴的好方法。
●不要否認他們的感受
讓孩子知道他們有任何感受都是正常的,有任何感受都沒有關系。別讓他們認為感到害怕是不應該的。
●等他們長大一些再說
孩子在7歲之前,如果主動先提起這類事件,柯曼建議父母只闡述ABC不幸的部份就好。他說:“孩子們可能在電視上看到,或在學校中聽說到,那么我們就必需處理。但年幼的孩子可能無法很好地面對它。”
●清楚明確的保證他們不會有事
這個世界或許很殘酷,但孩子無法面對這種可怕的事實。他們需要大人向他們保證這種事不會降臨在他們身上。雖然沒有任何人可以百分之百斷言未來會如何,但明確的態(tài)度才能令孩子了解與安心。
●提出問題
不要以為自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相反地,父母應該去了解一下孩子到底知道了多少。柯曼說:“孩子可能是害怕,或者只是純粹好奇而已。父母應該問問他們‘你聽說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想法?’如果他們是害怕,問問他們怕什么。他們可能在邏輯上有些扭曲,例如看到電視上的大樓倒塌,以為那是媽媽上班的大樓。糾正任何不正確的觀念,然后給予保證。”
●來個機會教育
在談論完不好的事件之后,可以引導孩子到如何幫助別人這一層面上,引發(fā)孩子的同情心與善心,例如討論捐款到慈善機構,或是提供更具體的訊息。柯曼舉例說:“父母可以說:‘這讓我想到坐在輪椅上的史密斯太太,也許我們可以燉一鍋肉送給她。’”
ABC后,當悲劇發(fā)生在孩子認識的人身上時,父母應該坦誠告訴孩子,并將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與孩子害怕會發(fā)生的事,做出明顯的區(qū)隔。例如在面對親友的死亡時,父母可以對孩子這樣說:“奶奶已經(jīng)很老了,病得也很重,但媽媽不是。”
柯曼說:“將自己與發(fā)生不幸的人明顯區(qū)分開來,孩子才會安心。他知道媽媽就在他的身邊。”
(責任編輯:陳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