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記者磚程走訪了上海兒科醫院性早熟門診。據該門診的俞醫生介紹,導致兒童“性早熟”的主要誘因是孩子服用了含有雌性激素的藥物或營養品,如避孕藥、雞胚寶寶素、蜂皇漿、花粉以及含人參的保健品等。兒童“性早熟”會降低其骨胳的生長潛力,也就是所謂“骨胳超齡”。
像孫女士的女兒這樣已經出現“性早熟”現象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俞醫生的建議是,家長應帶孩子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藥物治療,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在不影響正常生長速度的情況下減慢兒童的性發育。
另外,記者了解到,像孫女士的女兒這樣出現“性早熟”的兒童絕非一二例。如今市場上的兒童營養品名目繁多,有的更是打出了“適合各年齡階層”的旗號,一些愛子心切的父母們毫不猶豫地掏腰包給孩子買補品,但結果常常事與愿違。
上海市衛生局藥品審評委員會的時教授告訴記者,市場上有些兒童營養品的成分并不十分明確,有的雖然可能只含微量激素,但若長期服用也有可能在體內累積,引發兒童“性早熟”。
磚家們建議,對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家長不必讓孩子吃營養品,即使是那些體質虛弱、發育滯后、需要進補的兒童,也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宣傳。@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