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指骨無菌壞死在中國很少見。然而,近年來學彈鋼琴、電子琴的孩子不斷增多,指骨無菌壞死的病例也隨之出現。對此,家長務必引起重視。
不及時診治日后造成殘疾
指骨無菌壞死以食指、小指等活動較多的手指多見,常對稱性發生。初期表現為手指患處(中節指骨近端關節)增粗膨大,微痛不適或無明顯癥狀,因此常被家長忽視。若不及時診治,指骨壞死后骨發育停止,日后就形成畸形短指,造成殘疾。無菌壞死的發病有多種因素,如生理缺陷、體質異常、營養障礙等。但ABC常見的原因是損傷。凡任何原因引起骨胳及周圍軟組織的血管損傷,都會使血液供應障礙而造成缺血性壞死———無菌壞死。而初學彈琴的孩子指骨無菌壞死,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
1.練習方法不對。彈琴時指關節過伸或過屈,用力方法不對,手指肌肉僵硬,對血管造成壓迫和損傷,致使指骨供血不足或供血障礙。
2.練習時間過多過長。過多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使指肌和指骨過度疲勞,造成供血血管痙攣,指骨代謝紊亂。
拉扯孩子手指易損傷骨胳
3.牽拉性損傷。有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增加指距以適應電子琴或鋼琴的演奏,經常拉扯孩子的手指,在用力不當時,就可能損傷指骨的骨胳或供血血管。
為了防止練琴的孩子發生指骨無菌壞死,應注意以下事項:
1.講究正確的指法。學習一開始就應由磚業老師教授,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手姿、指式、指法。
孩子手指酸麻應暫停練習
2.掌握適當的練習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質和興趣確定訓練時間和次數。切不可逼迫孩子無休止地練琴。
3.指法練習、指力鍛煉應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和力度,不可操之過急。
4.家長不可盲目拉扯孩子手指。
5.孩子在練琴時,自感手指酸麻時,應暫停練習,做些手指放松活動,以恢復指肌的疲勞和解除血管的痙攣。
6.家長應經常注意孩子手指外形,發現局部增粗,應及時就醫。@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