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刊登于ABC新一期的《兒童疾病檔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機構(Karolinska Institute)流行病學家史考特-蒙哥馬利醫生(Scott Montgomery)和其研究團隊完成。
依據一份重要的英國研究,蒙哥馬利觀察出生時就被監測的九千名孩童,而這些孩童的教師同時被要求,必須以0-50的分級來測量他們的焦慮值。
研究人員隨后觀察,兩組分別由母乳哺育以及喝奶瓶長大的10歲孩童,在面臨父母的婚姻問題時,如何處理這類的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孩子都呈現很稿的壓力級數,不過,以母乳哺育的孩童更能應付自如。“透過母乳哺育的孩童,焦慮表現比較不那么明顯。”蒙哥馬利說。
事實上,哺育母乳對于嬰兒的人格發展與親子關系的培養,也都有密切關系,因為母親在哺乳過程中,可促進親子互動,同時更滿足了嬰兒對溫暖、安全、及愛的需求。
心理學家早已證實,嬰兒期被抱得較多的嬰兒,長大了反而不會亂哭,也更能獨立。再者,哺育母乳對嬰兒未來的人際關系與認知發展,都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另外,研究還指出,母奶含有多種營養、賀爾蒙、酵素、生長素和來自母親的抗體。因此,哺育母乳可預防寶寶罹患傳染病、腹瀉、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還有氣喘等。
對媽媽而言,母乳哺育可減少一些感染性疾病、產后出血、停經前乳癌及卵巢癌、缺鐵、及貧血的危險性。此外,這種哺育方式對寶寶的智能發展,也有良好影響。
對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1997年就曾建議,所有的寶寶都應該哺育母乳六個月,然后添加適當的副食品,并持續哺育母乳至少到一歲以上。世界衛生組織也贊同這樣的方式。
全天下的媽媽都希望她的寶貝健康成長,何不從ABC的嬰兒食品—母乳開始呢?
(資料來源:路透社)
(http://m.kimyattawrites.com)